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三大体系”建设引发农村金融供给再分配

[ 作者:张宏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4 录入:吴玲香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这将成为今年两会的焦点话题之一。而这三大体系建设将引发农村金融供给的再分配。这种再分配的指向将围绕着现代农业格局的形成、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科技以及互联网+农业四个方面展开。

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就是要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与2105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相对应的。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将促进现代农业新格局的形成,重点体现为三产融合。这其中存在两类结构的调整问题,一类是农产品本身的结构调整;另一类是农业产业形态结构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主要体现于农产品深加工带来的增值,而这种增值与城市消费的对接是关键。农业产业形态结构调整体现为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等新型农业形态,让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基于上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需要,农村金融供给方要对具有较好增值能力的农业主体给予扶持。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涉农金融机构结合农业补贴政策以及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对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的效能。针对新型的农业产业形态,尤其是农业服务业的打造,农村金融供给方要结合城乡统筹的需求,重点尝试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创新。

农业产业体系的优化强调规模效益,着重体现带动作用,是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的一个过程,而农村金融供给的分配原则必将着眼于这个链条的打造。也就是说,农村金融供给自身也必须是一个金融供给链。在这条供给链上,农村金融体现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例如,针对农业现代服务业的金融供给方式是根据城市消费特征规划设计的。如果发展信用贷款的话,除了根据承贷方的信用等级评估,还要看该经营主体所承载的城市消费的订单量”,这种订单量可以体现为该经营主体多种收益的总和。

构建农业生产体系就是要促进农业供给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资源与环境条件,这其中着重体现的是调结构、转方式。在过去十多年来,农业生产成果集中表现在,而并非在上。众所周知,中国农业生产总体水准不高。在技术方面,由于土地及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存在,追求的目标导致部分农产品大量积压,产能相对过剩,而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期获得更高产量,致使土壤、水资源等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需要在上下工夫,这个是围绕城市消费健康、环保等理念推进的。故而调结构与转方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基于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农村金融供给具有很强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总体思路就是围绕农产品相关需求,确定农业生产供给,从而确定农村金融供给的分配。笔者在采访某县一家做辣椒酱的龙头企业时发现,当地道路两侧是堆积如山的苹果。据这家企业主介绍,该地盛产苹果,但是今年苹果收购价普遍偏低,导致果农卖还不如不卖。而由于村里这家做辣椒酱的企业发展很好,本村和邻村这几年种辣椒的农户收入逐年递增。原因显而易见,这位做辣椒酱的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对于市场上辣椒酱的需求把握很好。由于他生产辣椒酱是就地取材”,在带动当地农户种辣椒的同时承诺收购价格,因此生产有保障,农户收入也有保障。就这个例子来看,农村金融供给的分配原则应该是完全对接农产品的直接和间接需求,并与生产、加工、消费各个环节对接。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设。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把先进生产要素导入农业。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最大的制约是经营规模过小。无论是先进科技成果的应用、金融服务的提供,还是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效益的增加,都要以一定的经营规模为前提。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就是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适度经营,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农村金融供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这其中存在两种金融形态,即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当下,我国农村金融的主要构成是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力量微乎其微。只有当这些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逐渐成熟后,农村合作金融才成为一种可能。

基于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发展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供给的再分配也是伴随着这个过程发展的。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这更集中表现在工业化程度较高、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西部反而更具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农业方面,即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笔者在采访长三角某农商行时发现,这家完全根植于城市的农商行本地经营情况不理想,而其在西南地区设立的二十多家村镇银行实力在过去两年内增长近一倍。究其原因,是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发达地区金融需求明显下降,而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需求逐渐旺盛。这个例子说明,在微观层面,农村金融供给的再分配正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也给广大的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2016-03-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