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江西探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治理垃圾围村

[ 作者:高凡 龚小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02 录入:吴玲香 ]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农村现有6亿常住人口,年产生活垃圾约1.1亿吨,相当于每年堆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

任性堆放的垃圾不仅影响美观,甚至危害到村民健康和农村发展。江西省为了破解垃圾围村困局,探索推行 环境治理小区式管理、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等措施。

江西省南昌县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而如今,当地一些村庄却变了一副模样。在塔城乡闹上村,村口的垃圾堆积成山,公共厕所长期没人打扫,周围甚至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村民老王告诉记者,离村口不远就是学校、卫生所和民房,村民每次来扔垃圾都要捏着鼻子走:

村民老王:人家扔我也扔哦,反正大家都仍在那里,那么多垃圾堆在那里,一下子要清掉也好难呢。

同样,在江西南丰县前江村,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村里至今还没有接通自来水。村民们每天洗衣服、洗菜 都要到村口的大水塘集中用水,用过的脏水又直接倒进水塘里,再加上水面上飘着的塑料袋和烂橘子等,使村里唯一的池塘污水横流。

村民白先勇:以前老百姓的橘子没哪个地方倒,就倒在鱼塘旁边,把这个水就污染了。后面看到太脏了,就挖了一块土地把这个鱼塘给盖了。

近年来,农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村里盖起的小洋楼越来越多,可一些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却没能跟上盖楼的节奏,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成了一些地方的普遍现象。大部分农民不懂垃圾分类,农村又没能力进行集中专业处理,这种困局,让江西碧洲镇镇长黄汉华天天心急:

黄汉华:全国2万多个乡镇,真正有能力做垃圾处理的还是很少。江西只有不到10%的村庄开展了集中的垃圾处理工作。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我国农村有6亿常住人口,年产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作任何处理,相当于每年堆出200多座百层垃圾高楼。农村生活垃圾正在严重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影响城市的农产品安全和水环境。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这句话形象地反映出江西一些农村垃圾处理的现状。乡镇不重视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垃圾桶、垃圾车和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不足,保洁员紧缺且收入低等都是原因。江西井冈山市的许多村庄直到今年才有了垃圾车,污染情况稍见好转。井冈山市宣传部副部长罗辰元:

罗辰元:以前就是在小溪边倒,没有处理,就是焚烧,但是不彻底,现在是统一填埋、统一处理,防止细菌蔓延,我们井冈山最近还出台了文件。

作为重灾区,江西永修县安城村近年来积极推行环境治理小区式管理,实现了村里的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让村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干净、健康。安城村村支书余可富:

余可富:我们主要依靠镇里拿一点、村里出一点支付保洁员工资及垃圾清运费用,保洁工作到位,垃圾清运及时,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干净了。

而在江西贵溪市,当地投入五百多万元资金推进建立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建成罗河、塘湾、洪塘等多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县、乡、村、组各级 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体制。贵溪市农工部副部长邓智和:

邓智和:下一步我们财政将会对每个村中的保洁员,这一块进行集中,给予一定的补助。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农村整体环境会达到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

重建更要重管。在配备足够的资金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上,改变提升农民的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成为农村垃圾治理的另一场攻坚战。据测算,农民卫生习惯好的话,可以从源头上减少40%的垃圾,并有利于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江西碧洲镇镇长黄汉华认为,与农民的沟通和宣传要实实在在,常抓不懈:

黄汉华:搞农村垃圾工作一定要做到农民的心里面去,形成良性长效机制,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能把农村垃圾工作做好。

为确保农村垃圾治理不是刮一阵风,而是能长期有效的坚持,成为农村新常态,江西新余等地出台了农村垃圾治理考核办法,督促乡镇村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督察。比如,新余市相关部门创新建立了乡镇村主要领导缴纳30001000元不等的风险保证金制度,凡连续两次在环境考评中排名最后一位的,要相应扣除负责人的保证金。新余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威:

陈威:明确乡镇是主要责任单位,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村级班子是直接责任单位,村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实行月抽查、季督导、年终考核和现场协调会的工作机制,定期进行督察和通报。

有人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优势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治理垃圾围村现象不仅是农村所需,也是广大农民所盼。江西多地不断加大对治理农村垃圾的软、硬件投入,引导农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形成上下合力,真正把水清鱼肥稻谷香的美丽还给农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北京22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