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魏延安:踩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离合器

[ 作者:魏延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9 录入:12 ]

时隔不到一年,国务院再次下发关于建设众创空间的文件,更好更快地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信号进一步强化。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首次下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2016年2月18日,猴年的春节还没有过完,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照两个文件,一致的方面表现在,对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高度肯定、强烈预期和强力支持;差异的方面表现在,2015年的文件是作为发展新事物提出,进行总体部署;而2016年的文件则进一步聚焦,提出了当前的重点安排和侧重方向。

一、众创空间是什么?和孵化器、园区的区别是什么?众创空间要如何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什么是众创空间,形象一点讲,就是草根创业的小窝,就是屌丝创业的公共载体,也是创客们的梦工厂。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是无数个小微企业和个人,他们有热情、有创新点,但没有实力、没有独立空间,也很难单打独斗,客观上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一些服务于这类群体的实体空间。事实上,早在众创空间提出十多年前,国外Hackspace、TechShop、Fab Lab、Makerspace等各种类似形式的众创空间就已经逐步形成,一些名不经传的发烧友在兴趣爱好中完成了影响世界的科技创新发明,众创由此逐渐演化为一种社会潮流和各国政府积极关注的新兴领域。中关村管委会创业处处长杨彦茹认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厂,甚至科技媒体等,都是众创空间的具体表现形式。”

那么和现在的孵化器、园区有什么异同?首先都是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但孵化器更专业一些,主要是对较有前景、能提出一定商业模式、主创团队较为成熟的一些项目像鸟窝孵化一样提供成长的配套服务,如基础设施、创业指导、初期融资、管理咨询等,能被挑选进入孵化器的项目往往被风投视为未来的创新企业家。创业园区则要比孵化器宏大,往往与实体产业关联,也不仅仅包括工作服务内容,还有生活服务内容,涉及创业的关联领域与产业链都应该齐备。而众创空间相对前二者而言,更加小微化、开放化、兴趣化,就像是催生孵化器入选项目的地方,入驻的门槛更低,成本也更低,能吸纳更多的有兴趣的创业者聚集。

二、就地方政府来说,政策出台后,地方政府要如何推动并落地?

如何落实好国务院的安排部署,《意见》提出,各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要加强组织领导、示范引导、分类指导和宣传推广,为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在全社会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也就是说,国务院提出了四条落实的措施:

一个是组织领导,就是领导要重视,责任部门要明确,工作力量要跟上,指导要科学,信息要透明;

二是示范引导,不能说不明就里,一哄而上,而是要先研究透,吃准着力点,让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创新要素集聚区域的管理部门率先行动起来,从不同创业群体、创业行业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循序渐进;

三是分类指导,不同地区实际不一样,不同产业实际也不一样,高校科研院所多的地方与少的地方也不一样,北上广能建的众创空间可能二三线城市建不了、用不上,更不要说县县都要搞“空间竞赛”,说到底要因地制宜,这才是科学的工作作风;

四是宣传推广,到底什么是众创空间,什么是创客,怎么建,又怎么扶,对大多数地方来说是新事物,所以要从学习认识开始,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让大家积极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需要宣传动员,特别是让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更有影响力;一次创业明星的报告会,可能超过十次政府的动员会。

三、对于众创空间的主体,小微企业、创客等来说,有哪些利好体现?

这次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体现着供给侧改革下的降成本、补短板思维,主要明确了六方面的优惠政策。

——在实行奖励和补助政策方面,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综合运用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众创空间的办公用房、用水、用能、网络等软硬件设施给予补助”;虽然国家供给侧改革要求去杠杆,但对众创空间而言,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采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进入技术创新领”。

——在税收政策方面,文件进一步细化:“众创空间的研发仪器设备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按照税收有关规定适用加速折旧政策;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符合规定条件的,适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众创空间发生的研发费用,企业和高校院所委托众创空间开展研发活动以及小微企业受委托或自身开展研发活动发生的研发费用,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适用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在资本支持方面,除鼓励社会资本踊跃投入外,“鼓励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众创空间发展;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试点地区探索为众创空间内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国家队入场,资本支持力度让人期待。

——对科技人员进一步放活,“对本单位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到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的,经原单位同意,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与原单位其他在岗人员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

——调动企业积极性参与众创空间建设,一方面,“企业建设众创空间的投入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另一方面,鼓励“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形成的闲置厂房、空余仓库以及生产设施,改造建设众创空间”,实现转型。

——促进军民技术双向转化,“在符合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向众创空间开放共享的专用设备、实验室等军工设施”,这让大众创新与前沿科技的结合进一步紧密。

四、对于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提供了哪些新的方向?或者他们已有的研究成果要怎样指导推进?

首先,给予的地位很高,“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重点,扩大“双创”的源头供给,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使科技人员成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其次,政策比较给力,“配套支持全程化。通过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业设计、检验检测、模型加工、知识产权、专利标准、中试生产、产品推广等研发、制造、销售相关服务,实现产业链资源开放共享和高效配置”。

第三,检验标准明确,“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创业者开放创新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的对接,让市场对科技成果作出评价”。

归结起来就是说,高校与科研院所要开门搞创新,把科研人员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市场中接受检验。

五、就我国目前的现状来说,推动起来有哪些难点?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

认识程度如何又深又透?有的可能觉得目前本地发展众创空间的时机还不成熟,等北上广等一二线城市发展起来再说;有的可能把创业与创新、创业者与创客混为一谈,盲目跟风,换个牌子,装装门面,依然新瓶装旧酒。

政策落实如何又实又细?现在中央一提什么,总有地方马上跟着喊什么,但多是空喊口号,虚发文件,中央规定的优惠政策和补贴到不到位,相关的税收政策不兑现,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好好解决,反倒伤了创业创新者的心。

众创空间如何建得又好又实?绝不能将众创空间简单化为一个可以办公开会的物理空间,硬件看起来很漂亮,软件却很不到位,徒有虚名。如果相关基础设施不齐全,相关服务不齐备,大家聚集到这个地方又能干什么?

众创主体如何有效凝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是大众参与,核心是人才集聚,最重要的是科技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勇于投身,如果不能吸引大量的创业创新人才参与,众创空间就推动了存在的意义,只剩下了空架子;一些地方的众创空间只在领导参观时才有一点人气,这样的面子工程尤其要警惕。

区域优势如何打造?大众创业,涉及多个领域,《意见》也提出了若干重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实际,不能都去搞互联网、大数据和电商,还是需要从当地发展实际和人才现状出发,特别是要与实体经济来结合,不是做盆景,而是育壮苗,一等移栽到实体经济这个大田就能茁壮成长,真正达到培育新动能的目的。

如果说新常态是一次中国经济的换档转速,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维持新速度的新动能,能不能把新的动能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需要踩好发展的“离合器”,这不仅有把握时机的问题,还有脚下的技术问题,不过总会在摸索中不断进步。

(二〇一六年二月二十二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