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叶兴庆:国内外粮价倒挂逆转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 作者:叶兴庆 汪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11 录入:吴玲香 ]

这两年来,国内外粮价严重倒挂成为农业突出矛盾,不过,关于粮价倒挂的原因,意见并不一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日前表示,粮价倒挂是中国这类自然禀赋的国家迟早一天要到来的事情,“寄希望于价格倒挂逆转,国内价格重新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叶兴庆是110日参加由中国经济时报社等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时,做出上述表示的。

对于国内外粮价倒挂原因,有人在分析时侧重于短期因素、周期性因素。叶兴庆则侧重于长期性因素、自然禀赋。

他在论坛上表示,有人认为倒挂是短期因素造成的,比如因为国内实行了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把价格顶起来了,同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降,大宗农产品价格下降,“一降一升,使我们价格倒挂形成了”。

“虽然有短期因素,但我们一定要知道,价格倒挂是中国这种自然禀赋的国家迟早一天要到来的事情。人多地少的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它的农业肯定是贵的农业。”叶兴庆说,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省在它们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当中都有这样的规律。

他表示,价格倒挂不仅仅是“十三五”期间,“‘十三五’以后更是这样。这恐怕是一个常态。”而这背后是成本,这些年来,粮食生产,包括农业生产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在快速上涨,大大高于美国这样的国家。“这个情况恐怕今后也改变不了”。

叶兴庆认为,面临这样的情况,必须在“十三五”期间想办法解决,根本出路是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在他看来,有以下措施可以考虑:一是提高中国农业的基础竞争力,促进土地流转和集中,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二是改革农业的支持保护制度,主要是实行价补分离;三是推进农业的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对农产品要有保有放;四是实行非价格竞争。

他解释,所谓非价格竞争,就是开发农产品的非价格竞争优势。比如,发展农夫市集;提倡“地产地销”,“吃在当地”;融入品牌、文化;打质量安全牌等等。韩国本土的牛肉价格是国际市场4倍,但消费者仍然愿意接受,这其中既有质量安全因素,也有文化因素。“今后可能有一种趋势,有钱人吃国产农产品,穷人才吃进口农产品”。这可能是中国小规模农业提高竞争力可以考虑的一条路。

与此同时,必须解决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叶兴庆表示,要为农业这些不健康的产能退出找准支点,“怎么撬动?关键是要把不健康产能的外部负效应让它内部化,让采取这种不健康生产方式的人付出代价。”

叶兴庆说,今后五年是很重要的时间窗口。“如果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这篇文章就能做好。如果错失了‘十三五’这个时间窗口,回过头来补农业现代化这个课就非常被动。”(记者汪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财新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