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2016年国家如何扶贫?1亿农民如何进城?国家发改委主任的表态你得这么理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召开了。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会上表示,2016年,民生领域一个工作重点就是精准脱贫攻坚,今后,将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
脱贫攻坚:中央将承担地方难以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认为: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阶段,这样的举措表明,中央将承担起扶贫中地方难以解决的问题。
李国祥: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所有的人口都要脱贫,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在集中连片的地区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应该说这是困难中最难的一部分。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做了很多工作,其中中央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来说,贫困地区基本上没有财力,主要靠转移支付。转移支付又主要用于吃饭问题、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维持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财力保障。在这个范围,中央把这个承担起来,由中央投资、投入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易地扶贫搬迁:解决偏远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措施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还表示,要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启动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李国祥认为,这一政策是解决偏远贫困地区脱贫的有效措施。
李国祥:对于特别困难的地区,比如人口特别稀少,又是深山地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也比较脆弱。如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扶贫,这是得不偿失的,也是破坏生态环境的。对于这样的地区,国家不会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而是要把这部分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出来。通过异地搬迁、生态移民这样一系列工程,让这些贫困人口能够脱贫,又能够降低特困地区的扶贫成本。所以说这一政策是利国利民的。通过国家对脱贫攻坚的部署,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事精准扶贫、该干什么、怎么干。按照国家的部署不断推进,相信到2020年的时候,中国现在的7000万贫困人口都能够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人的城镇化:1亿农民进城安家落户
徐绍史还表示:发改委将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农民工市民化。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指出,这次发改委的解释说明:户籍没有在城市的也可以在城市落户。
朱启臻:农民工在城市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了,他们一直盼着能够成为城市的一员,彻底融入城市,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和待遇。这几十年来不断的在进步,但是离农民工融入城市一直是有差距的。这次发改委的解释就是,户籍没有在城市的可以在城市落户,使农民工融入城市见到了希望。如何才能融入城市?户籍制度过去是一个很大的限制,那么最近我们也看到不少城市逐渐地在放开户籍的限制。比如有的地方实行积分落户,有的地方逐渐降低门槛。你只要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在这工作了几年,有一定的条件,就可以在这个城市获得住房、解决户口的问题。我们城镇化这么多年,变成了只有城市物的城镇化而没有人的城镇化,在人的问题上一直没有解决好。这次我们看中央和发改委的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就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新市民落户:不会额外增加政府公共开支
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同时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中国农业大学农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一亿新市民落户不会额外增加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但是,通过新市民来消化房地产库存尚有一定难度。
朱启臻:实际上这一个亿的人口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多年,他们已经使用了多年城市的公共服务,把他们变成城市居民,并不会增加政府额外的开支。比如说学校,尽管你过去没有让他在学校名正言顺地读书,但他花了钱、交了赞助费,依然在使用着这个资源。所以从制度障碍上,不会有新的障碍,只要你把不平等的限制取消,不用增加额外支出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我认为不要指望这一亿人解决房地产的库存。这些人允许他买房子,但他并不是富裕阶层,他不可能买那些豪宅,可能只是解决廉租房问题、经济适用房问题,但是依然解决不了目前房源过剩的问题。不要指望农民工解决,他不是解决房地产的一个有效途径,所以也不要把农民工落户城市变成救房地产的一个有效措施。
(记者:汤一亮纪翔)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乡村之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