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孙莹: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作者:孙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1 录入:王惠敏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他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见,未来中国农村的发展目标就是经济发展、环境优美、文化进步、稳定有序、幸福和谐的具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更为未来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重大动力。

  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耕读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建设全面小康的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中的“优先”二字鲜明地显示出要把农业和农村放在党和政府工作首位,建设好农村,发展好农业,既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我国实现改革开放政策30多年来,经济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让许多人先富了起来,但是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检验改革开放政策成败的标准,因此在共享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被落下,一个也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调研考察时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种令人振奋的决定不是说说而已,2017年10月它被郑重地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2020年实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0年前的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曾经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体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让广大农民从温饱到脱贫一直以来都被放在党的工作的首位,30年的时间里,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1/5的人口,过去的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对多数,农村是农民的根,不仅是他们的生活居所,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土地赋予他们的不仅仅是对未来生活安全感的预期,是他们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的保障,更是他们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郑重承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给全国亿万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让他们安心于在既有的土地上继续耕作与规划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广大农民,只有调动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巨大的能量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农业的现代化,更要有农村的现代化。这里面的涵义更为广泛和全面,不仅要加快农村的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同步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最终的城乡融合。马克思认为,城乡融合是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农村与城市要有各自的定位,彼此融合而保留差异,各具特色,彼此互补,相互促进,才能形成平等互利的良性互动。在城镇化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的田园风光与自然生态将成为越来越宝贵而稀缺的资源,农村的现代化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

  城乡之间实现融合不仅在物质要素方面,更要在精神要素方面实现彼此交融、互相滋养。农村不是愚笨、粗陋和脏乱的代名词,而是乡风淳朴、绿色生态、自然田园的空间居所。它能给生活在钢筋水泥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以精神的慰藉和身心的愉悦放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农村生活和发展,因此“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的善治是现代化农村不可缺失的必要保证。

  现代化的农村一定是有序安定而乡风文明的。中国农村自古以来的耕读文明的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承,乡村振兴不能只着眼于经济,更要注重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乡村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乡村振兴的目标与发展方向就是实现城乡融合。以乡村振兴战略来统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引领下,乡村发展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中共珠海市委党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珠海特区报 2017年11月11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