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系列评论之五
对于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工业化和现代化意味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化的演进。而从农业改造、乡村转型和人口流动等角度看,这两者密不可分,大大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城市化水平,已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城乡格局进行了部署。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振兴中国乡村的一系列具体举措还包括: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其次,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九大报告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第三,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要求。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第四,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十九大报告要求,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第五,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九大报告认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2020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在发展较为快速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化速度超过工业化等情况广泛存在,城乡之间、城市发展与工业部门发展之间明显地表现出不协调的状态,并且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以严重失业、贫困,城乡关系日益对立等为代表的严峻问题。
十九大报告正是为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并且通过中国特色的城乡发展理论和实践解决后劳动红利时代、新型工业化道理等更深层次问题提供中国贡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财经国家周刊 2017-10-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