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十九大报告定调未来农地产权改革方向

[ 作者:张凤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0 录入:吴玲香 ]

“土地产权改革”入十九大报告,总字数是303字,相较于十八大报告的土地制度改革,这次更聚焦在产权方面,其中76字是关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1个“巩固”和2个“完善”定调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

需指出的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比“三权”分置制度前面的动词多了1个“巩固”,这暗示着,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已经得到认可,但需要不断探索,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较为完善。

承包权的“三权”分置制度是指,农村承包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运营制度,在《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出台前,农村承包地只有所有权和承包权,其中土地所有权归属村集体所有,承包权归属承包土地的村集体成员,“三权”分置制度,增加了承包地的经营权,而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是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是农地入市的关键。

由于中国农村、农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例如广西农村和广东省农村的经济水平差距,某种程度上,经济水平会制约“三权分置”制度执行,那么未来如何从细节上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比如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背后的经济利益分配制度是关键。例如,某村以民宿为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所产生的经济利润村集体、承包户和经营者如何协调;在执行承包权的“三权”分置制度如何完善;经营权如何抵押;如何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三条底线”等等。

二、两个“完善”定调了未来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对于农民较为关心的承包权的“三权”分置制度,会不会造成现阶段农民进城落户后农村的承包地不能续期等问题,报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民在外出务工但没有稳定收入的前提下,耕地是他们最后的生存保障,农民可以续期承包土地,更通俗地说,即确保了农民进城务工没有后顾之忧。这一点报告给予出了明确信息,这也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念不谋而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观察报 2017-10-1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