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韩俊谈发展燃料乙醇:不与粮争地 不与人争粮

[ 作者:韩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29 录入:吴玲香 ]

9月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副主任吴宏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副部长叶贞琴介绍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现场提问环节,路透社记者提出“中国要实现乙醇汽油全面覆盖的话,预计需要消化多少玉米?中国是否将有足够的玉米,是否需要进口玉米和进口原料乙醇?”的问题。

韩俊回答道:前不久,我国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规划,提出要把燃料乙醇产能再增加800万吨。现在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只有260~270万吨,也就是说,这个规划如果实施到位的话,产能将会达到100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每3吨粮食可以加工1吨燃料乙醇,如果全部用玉米进行加工生产,1000万吨的产能就要用3000万吨玉米,即600亿斤。

韩俊表示,提出这个规划,一个重要考虑是玉米过去连年丰收,积累了全世界最庞大的库存。玉米储存期比较短,库里的粮食要找到出路。现在是多渠道积极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以现在库存粮食总量来说,现在扩大燃料乙醇产能短期内不会对粮食供求造成大的影响。通过消化库存,将使得玉米能够在三五年之内逐步恢复到供求基本平衡状态。现在我们也不是只用粮食来加工燃料乙醇,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燃料乙醇。除了直接用玉米来加工燃料乙醇以外,还积极用作物秸秆等原料来加工燃料乙醇。

他声称,从我国国情来说,发展燃料乙醇,政策导向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不能与粮食争地,不与人争粮。中国人多地少,首先要保证吃饭问题,这是我们一个基本方针。我们现在发展燃料乙醇扩大产能,首先是为了消耗库存玉米。

“我想,从我国的国情来说,通过大量进口国外玉米来发展燃料乙醇这个产业,不大符合实际。”韩俊表示。

提问环节上,韩俊还回答了“玉米收储制度为什么要这么改?”。

他声称,因为玉米临时收储价格不断地提高,导致国内的玉米定价太高,国内的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都不用国内的玉米做原料。2013年到2016年这4年,进口的玉米替代品主要是高粱、大麦、玉米酒糟和木薯多达1亿吨,即2000亿斤,每年相当于进口了500亿斤玉米的替代品。

“这些替代品进来了,导致“国货入库、洋货入市”,直接后果是国内政策性玉米库存越来越庞大。2016年下决心要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给农民直接补贴。农民种玉米的基本收益可以得到合理保障的。过去的收购价是不可持续的。”韩俊表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