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未来将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指出,力争到2020年建成300个融合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发展、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的示范园。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都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4月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2016年9月份,李克强总理批示,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要督促落实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总结各地经验,着力破解难题,引领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在创业创新、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政策方面,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速。我国在国家层面首次正式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之后,中央一系列重要文件都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放到重要位置。特别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要求,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以下简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紧跟着到了年底,农业部便印发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随后,各部门、各地区也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以支持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实践方面,国家发改委去年启动实施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而且,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支持各地在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了探索。当时全国共确定了137个试点示范县。
在组织建设方面,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第一次会议,宣布建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会议商定,2017年在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要开展多领域试点示范,继续深入实施“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创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先导区和领军企业。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在提高农业竞争力、培育农村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此次《通知》不仅落实了部际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的类型、数量、条件和示范任务等以文件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提出要探索多种产业融合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并将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此外,为确保示范园创建工作顺利推进,《通知》还指出,未来将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优先支持发行企业债券、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地方加大融资支持、完善用地保障机制、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强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等七个方面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大对示范园创建工作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在记者看来,产业园区的建设在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发挥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各个行业都有成功的案例,按照《通知》的要求运用在农业方面,将在融合一二三产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融合过程中,不能只是硬件的融合,而是应该在软件的融合上多加思考,如园区内发展定位要清晰、发展战略思路要明确、功能定位要合理、体制机制要顺畅等。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2017-08-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