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山谷深处的国际会议

[ 作者:夏澜睿 张一鸣 李世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11 录入:王惠敏 ]

    原题:一次接地气的国际会议

    ——有机哲学,有机教育和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7月中旬的杭州,气温节节攀升,一浪高过一浪。就在所有人都恨不得用冷饮风扇空调将自己包裹的时候。有这么一批人却抛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背起了行囊,顶着炎炎的烈日,走进了距离杭州100多公里的胥岭村所在的山谷深处。这些人就是来自国内外各地的研究有机哲学和有机教育的学者们。他们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2017“有机哲学,有机教育和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所谓有机哲学(又称“过程哲学”)是对实体思维和机械思维的超越,它视世界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特别是内在联系被看作事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被视为事物的本质性特征。有机哲学正在成为即将来临的生态文明的理论支撑。按照美国未来学家斯迈尔等人的分析,“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历史性的转变是从孤立自足这一核心理念向相互依存理念的转变。” 而所谓“有机教育”则是对机械教育的超越,它把教育看作一个自然有机的过程,看做一个生命鲜活展开的历程。生态文明无疑呼唤这样一种有机教育。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会议主题无疑是吸引人们跋山涉水前来与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会议是由三生谷生态书院,三生谷生态村,杭州富阳区三生谷生态农业科普中心,衡水建设性后现代生态农业实验基地,中国过程学会,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来自国内外的研究过程哲学,有机教育和生态文明专家学者以及生态村建设的践行者聚聚一堂,共襄盛举。

    三生谷生态村是一家立志推广和践行国际生态村理念的社会企业,生态村是生态文明极佳的践行和体现,目标通过社群,经济,生态,文化世界观四个纬度系统活化村落将人带回乡村,将自然带到城市这次会议与以往不同,它并不是在有空调冷气和宽大的会议桌前举办的,它是在胥岭,在美丽的三生谷生态村举办的。在这里没有空调也没有其他的使人凉快的设备,就连老式的风扇也只有寥寥几个。而会议桌更是用了几张普通的饭桌铺上粗布简单拼凑而成,去开会的人们需要穿过破碎的石板路,踏上蜿蜒的阶梯,才能到达那个不知是什么年代便已经存在的破旧的会堂。破旧的礼堂只是经过了简单的布置变成为了众人在这里交流学术与讨论未来的重要场所。众人在这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换着各自思想与成果。

    研讨会于2017715上午正式召开。开幕式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治河博士主持,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创会院长小约翰柯布博士,现任院长克莱顿博士从遥远的大洋彼岸发来对会议的祝福,希望会议圆满成功。随后三生谷生态村负责人汪海潮先生,美国里昂大学代理校长布伯教授,浙江乾潭镇包韩副镇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杨富斌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温恒福教授,深圳大学王晓华教授分别致辞。

    第一场大会报告由王治河博士和贝克博士主持。布伯校长围绕传统,后现代主义与生态公民为题率先发言,随后美国过程教育家布克瓦尔特(William Keith Bookwalter)关于整体教育制度,生态文明教育的多维度进路径的发言引人深思。二位学者的论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关于有机教育的新大门。

第二场大会报告由温恒福院长和布克瓦尔特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院长,研究生导师杨富斌教授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从有机哲学看待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我们感受到二者间具有深层次的相通相契合和内在关联。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沈阳工业大学的李世雁教授总结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向我们展现了一位有使命感的大学教师的人生哲学。《怀特海与中国的第一次握手》的作者,浙江师范大学的王琨教授享了他关于有机哲学与哲学影响的一些心得体会。中国著名生态主义文化批评家,来自深圳大学的王晓华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身体意识、身体哲学的生动的演讲。

第三场大会报告在王晓华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宁娴博士的主持下愉快开展。浙江大学的富瑜博士从《道德经》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阐述了二者与过程哲学的内在联系。湖北警官大学的谢邦秀教授从有机哲学的角度为我们打开了中医绿色养生的新大门。四川大学的曾武佳教授阐释了如何从《道德经》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过程哲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柯进华博士为我们讲述了浙江在荒野保护方面的一些可贵努力。重庆大学的何跃教授分享了自己关于过程哲学的心得体会。

在第四场大会报告中,来自中共长沙市委党校科研处的李丽纯处长就世界整体论与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后现代转型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宝贵的研究心得。渤海大学教育学院赵成副院长谈了他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的一些心得体会。唐宏站先生则讲述了他作为杭州布谷乡土,厚生私塾教育创始人,江南古村文化复兴计划者,安徽小岗村改革小镇策划人等一些列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人,用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中国农村的未来。卓尼女士通过她和自己先生陪伴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的生动事例向我们展现出来一个美国家长的另类育儿经。温恒福院长谈了过程哲学如何融入教学设计之中的想法。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卢祥富讲述了自己和过程哲学的不解之缘。

716的会议上,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杨丽教授用浪漫的情怀讲述了怀特海教育对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些想法。安徽大学黄毅老师分享了她关于宽带教学的一些研究体会,心得。中美后现代发现研究院特邀研究员贝克博士,用《法华经》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培养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天津师范大学的宁娴博士分享了她关于幼儿阅读的心得和她与女儿成长中的趣事。王治河博士关于从专才教育到通人教育的论述则深刻描绘出了从以人为器到视人为命的后现代教育转折。珠海联合国际学院的郭海鹏博士分享了大学之道与有机教育的心得。美国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罗杰先生介绍了过程哲学的生态观。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别来宾肖淑贞女士则和我们分享了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在当下的中国,我们应该这么办,为我们展开了一副充满希望的画卷。

在最后的年轻学者交流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仁龙(Rowan)博士谈了参加会议的心得。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博士硕士生代表也纷纷发言谈了自己关于此次会议的收获,感悟,和自己未来要怎样践行生态文明,学习过程哲学,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村谈了自己的看法。

怀特海的思想像一道彩虹和桥梁,链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为了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健康有序的和谐的世界共同聚集在美丽的三生谷交流,分享,探讨方法。尽管道路是曲折迂回的,但是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美好的。不是因为看到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能看到!不是应为有机会才努力,而是应为努力才有机会。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各领域的精英,学者,专家都能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为我们美丽的中国,为伟大的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研讨会的收获是多方面的,除了犹如精神大餐的专家学者精彩纷呈的发言外,生态村中大自然的无私馈赠也令我们收获满满。胥岭身处大山深处,房屋依山而建,生物多样性十分的丰富,各种蚊虫就生活在你的身边,由于没有蚊帐这里的夜晚便显得格外难熬。但另一方面傍晚坐在屋外你也能感受到生命多样性的力量。这里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虫鸣与鸟叫,这些小动物用他们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意义,在晴朗的夜空下、在清新的空气里、在飞舞的萤火虫之中,你就很容易体会梭罗在瓦尔登湖体会到的幸福感。在这里你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头顶晴朗的天空和脚下的绵延地平线。

在这里人们的饮食享受的也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几天的会议下来,虽然人们吃的只有几样简单的素菜,但是这都是当地农民遵循古老农耕智慧,不使用化肥农药而种出的纯天然的食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几道农家菜却远比城市里同样的菜肴味道要好得多。这是大自然的味道,是深处城市的人们很难品尝到的美味。

这真是一次接地气的会议。虽然众人只是在这里度过了短短的两天,但是我们相信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的未来,会和这次会议一样变得美好和充满着希望,有机哲学,有机教育和生态文明在神州大地注定有个璀璨的未来。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