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驻村第一书记向媒体反映,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与各种表格打交道,登记表、调查表、信息采集表、帮扶卡、扶贫手册、整改台账……各种表格,林林总总,应接不暇。每一项数据,都需要经过采集、汇总、甄别、填写等几道“工序”,宝贵的时间就白白耗费在小小的表格栏内,根本没有精力深入基层一线识贫扶贫。(6月1日《人民日报》)
填表扶贫,在基层绝非个例。
一篇《乡镇精准扶贫真相与反思》的文章披露,“大量的表册(每个户涉及表册21种)雪片般飘向基层,看似疏而不漏、细针密缕的设计,企图把涉及扶贫的所有信息都打捞上来,遗憾的是设计主次不分,工作精力平均分配,重要信息因精力投入不足被被平庸化!”“即使坐在办公室里5+2、白+黑拼命地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地纸上扶贫,也跟不上上级救场如救火般的催促,我们那里还有时间进村入户?”
诚然,表格作为一种辅助性工具,既能直观形象地确定职责分工,又方便上级部门考核评估,是脱贫攻坚工作中须臾不可缺少的“利器”。然而,当一些地方过分夸大表格的作用,形成表格依赖症,甚至用数据代替实地调查,用填表代替实实在在的扶贫举措,将扶贫变成一场数字游戏的时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了。
填表扶贫,实则是懒政思维在作祟。扶贫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要想做好扶贫工作,非得下一番苦功夫、脱一层皮不可。比如,要精准识贫,就必须磨破脚皮、进村入户,调查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要精准扶贫,就必须磨破嘴皮、不厌其烦,与农户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而一旦懒政思维作祟,填表扶贫就开始迅速“攻城掠地”。贫困的原因,表格来体现;脱贫的措施,表格来记载;扶贫的成效,表格来评价。总之,一切因表格而生,一切唯表格而行,至于是否识真贫、真脱贫,则只有天知道了。
填表扶贫,反映了一些干部缺乏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可见,扶贫工作不能夸夸奇谈,坐而论道,而是要有扎扎实实的行动,要有“绣花”功夫般的担当精神。如何在经济发展转型调整中让贫困人口脱贫?如何让流动中的人口脱贫?如何让缺少发展条件的人口脱贫?如何防止他们脱贫之后返贫?这些难题都需要我们在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场上,充分发扬一往无前的担当精神,一个一个地去克服,一个一个地去战胜。反观填表扶贫者,他们的人生字典里何曾有过担当二字?数字出官,官出数字,为了一时一地的政绩,他们甘愿舍本逐末,不愿啃硬骨头,不敢触碰问题,更不会为了贫困户卷起裤腿,深入田间地头,只会沉迷于各种复杂的表格,流连于各种似是而非的数据,管他真实情况如何,管他于脱贫攻坚有何裨益。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败,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更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当前,脱贫攻坚正处于决胜阶段,要取得这一伟大斗争的全面胜利,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必须充分发挥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将其从繁杂的“表格”中“解救”出来,唯如此,才能真正把扶贫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湖南反邪 2017-06-0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