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去世五保户未脱贫”让精准汗颜

[ 作者:余志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12 录入:吴玲香 ]

记者从安徽省固镇县委宣传部获悉,由于精准扶贫工作不扎实,去世的“五保贫困户”仍被作为脱贫对象上报,该县9名干部近日被问责。(新华社5月9日)

《礼记》有云:“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比喻做事情一开始就要慎重,不能马虎大意,否则难保开始只是一丝一毫的差错,其结果也会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精准?既精确、准确。而精准扶贫,则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群众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领导干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从一个方面折射出这是一种方法,一种追求,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一种认真精神再现。

当然,有一种笑话叫做“冷幽默”。回到本文,在“五保贫困户”2016年10月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居然2016年11月仍将其作为脱贫对象上报县扶贫办。值得梳理的是,“五保户”既: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 。而五保范畴指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而设立的。它体现了我国法律保护老人和儿童的一贯原则,是人道主义的具体体现,衣食住行基本上由国家买单。那么,暂且抛开“五保贫困户”是否属于贫困帮扶对象,去世的“五保户”未脱贫让精准何以汗颜?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成败关键在于精准。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贫困户的数据调查,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数据调查由下往上报,二是经过抽样调查后逐级往下分解,这是不争事实。由此衍生的低质、低效问题不乏存在。如:什么贫困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扶贫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什么人情扶贫、关系扶贫,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重形式、重数据、重表格,实则反映的是干部对群众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大问题。

那么,因去世的“五保贫困户”被作为脱贫对象上报,该县9名干部被问责。真是只有“精准”二字应该汗颜?我们的监督部门就不该好好的深思?

治标需治本,要精准扶贫就得精准识贫,才能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在扶贫工作已然到了攻城拔寨的阶段,出现去世“五保户”还是未脱贫对象,着实不容小觑。换句话说,这既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弱化、纪律意识淡薄有关,也与当地的一些党员干部责任缺失、履职不力以及相关部门监管缺失有关系。有鉴于此,不妨以此为切入口,从源头抓起,从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抓起,对数据上报乱象予以严厉问责,严格责罚。要让弄虚作假者感到切肤之痛,给准备作假、执迷不悟的人以警醒。同时加强贫困户的公示和扶贫资金使用的公开透明,或许才能遏制下一个虚报者。

一言以蔽之。去世“五保户”未脱贫,也再次呼唤监督部门对基层部门、干部,扶贫思想观念、工作方法变革与创新的引导、监督。尤其是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基层组织,更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更要防止为了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铤而走险、弄虚作假者,当用好政绩考核指挥棒,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干工作、实事求是讲成绩,早日实现全面脱贫。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