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低保不是干部的唐僧肉而是群众的保护伞

[ 作者:陈杰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5-08 录入:19 ]

赵垓村以向乡里缴纳水费、防治白蛾款为由,对不缴纳或不能足额缴纳的农户扣除小麦种植补贴款,将扣除种植面积填报在村干部家属等人名下,3年共扣除补贴款13万余元。这笔款项中,6万余元用于缴纳乡政府水费,其余7万余元放进违规设立的小金库,用于账外支付,其中5.6万余元用于吃喝招待、1.4万余元用于其他支出。(新华网 5月5日)

“申请低保按名额要钱,一个名额200元”这话一出可谓是震惊了山东省郓城县委第四巡察组,他们在巡察中发现水堡乡赵垓村的村干部存在私分低保款的腐败问题。为此,他们抽丝剥茧,查出赵垓村的村干部两年内共私分五万多元低保款,最终涉案人员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也再次敲响警钟。

众所周知,低保是国家施予低收入群体的一项特殊救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各级政府对低收入群体的温情关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低收入群众的救命钱、活命钱。但在农村,作为“活命钱”的低保金却成了一些村干部的“唐僧肉”,频遭生活殷实的村官及家属染指,“关系保”、“人情保”屡见不鲜,一些真正的困难群众却没有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

从这次曝光的赵垓村的案例来看,要求“申请低保按名额要钱,一个名额200元”可谓是赤裸裸的腐败,明码标价,胆大包天,这也再次暴露出农村低保制度的漏洞。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对低保户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审查,加之村干部大多是当地的“土皇帝”,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低保到底发给谁,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村干部说了算。这种怪状频现并成为“潜规则”,不仅伤了那些真正需要吃低保的困难群众的心,更伤了党和政府的信誉。

那么怎样杜绝这种现象再次出现?笔者认为要使农村低保免遭村官权力恶意染指,须多管齐下:一是要公开透明,建立并健全城乡低保三级公示制度,利用公开栏、宣传栏,长期对低保对象进行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低保听证制度,所有的低保申请人,都必须参加村里的听证会,陈述自己的困难状况;三是严把审核关,建立谁核查、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从制度层面上保证低保申请、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四是要强化监督管理,民政部门要主动作为,决不能对低保金一发了之,而应经常到群众中走一走,到低保户家中看一看,让那些“李鬼”及时现出原形。如此,方能确保这项民生工程的公益性和纯洁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暗箱操作和权力通吃,让农村低保真正成为困难群体的“保护伞”,而不是掌权人的“唐僧肉”。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