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贫困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这一论述为我国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路。把互联网与扶贫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更好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精准扶贫。“互联网+扶贫”的前提是“互联网+产业”的精准扶贫,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挖掘贫困地区优势产业项目并加以扶持,综合考虑扶贫对象的区域分布、生产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量身定制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产业,以产扶贫、以产扭贫、以产脱贫。当前扶贫的关键是理顺贫困地区与富裕地区的供需对接关系,通过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挖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文化优势,使之在市场开拓上弱鸟先飞,为形成产业全链条、城乡全对接的新格局打下基础,让农民搭上“互联网+”时代快车。
利用“互联网+”搭建平台精准扶贫。推进“互联网+农村+精准扶贫”,带动贫困群众“网创”就业,需努力搭建两个平台。一是加快搭建网络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点为主的物质平台,努力培育本地电商平台建设,通过“扶持+孵化+服务”,对贫困家庭电商创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扶持,解决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难题;二是引导、支持创业者创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商虚拟平台,依托现有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用互联网思维谋划产业主攻方向与产品销售渠道,实现贫困地区农畜特色产品、民俗文化产品等上网变现,增加既有产业附加值,实现脱贫致富。也可依托知名电商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分支平台,通过“代买代卖”方式,提高支出的实际效益,间接实现增收。
利用“互联网+”开展教育精准扶贫,为教育扶贫提供新的模式和契机。教育扶贫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扶贫必扶智,教育资源的贫乏是导致贫困地区劳动力素质较低、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原因,也是传统教育模式一直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者地址:四川盐亭)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