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光:立下“愚公”志 “石旮旯”变“金窝窝”(5月2日新华网)
近期,新华社等各大媒体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两位“愚公”,一位是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老书记黄大发同志,另一位是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致富带头人李荣光同志,他们长期以来,矢志不渝发扬“愚公精神”,改变了家乡的贫困面貌,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两位“愚公”,但都是在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带领当地群众充分发挥主体责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尽到脱贫攻坚“领头雁”责任,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带领困难群众奔向小康。
黄大发同志带领村民几十年如一日,修好一条10多公里的水渠,改变了全村群众靠天吃饭的窘境,并带头修路、修学校、架电线,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把当地群众带上致富路。
李荣光同志是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的致富带头人,多年来,他带领群众探索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立体生态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带领困难群众走向富裕。
“愚公”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是困难群众,自力更生是第一位的要素,但致富带头人“愚公”的引领作用也不可或缺,他们是脱贫攻坚的榜样和楷模,有了他们在前面点亮“航灯”引路,后面的群众才不会“迷路”,脱贫攻坚更有成效。
其实,像黄大发、李荣光这样的好榜样还很多,比如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原党委书记贾正方,从上世纪70年代起,带领村民开发森林资源、采矿、林产品加工、水电、民营企业和旅游经济,把该村打造为“西部第一村”,2016年人均收入53925元;又如四川绵阳江油市白玉村的老支书邓怀才,多年来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精品水果致富;再如北川青片乡正河村支书何飞,致力于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组建了国家级民族旅游合作社,引领群众依靠种养殖业、旅游业脱贫增收致富。
由于受各种条件影响,各地困难群众还有几千万人,但从致富带头人方面来说,仅靠黄大发、李荣光、贾正方等极少数“愚公”是不够的,更需要大张旗鼓宣传“愚公”精神,放大“愚公”效应,让广大青年、外出致富老板、企业家,甚至海归人士回到农村去,立下“愚公志”,当好新时期的“愚公”,扎根农村、反哺农村,投入精力、资金、项目、技术,致力于农村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群众技能培训、农村特色产品开发等光彩事业,探索找到当地农业可持续增收新路子,带动农村群众致富,不断减少贫困人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