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科学规划为“搬得出、稳得住”加油

[ 作者:陈杰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4 录入:吴玲香 ]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向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含分散安置住房)选址风险隐患全面排查,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可能存在的规划选址不科学问题,以及工程建设环节其他风险隐患,从科学规划、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对照检查,对于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要及时调整规划,迅速出台和落实整改措施。(人民网4月21日)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脱贫攻坚战中重要的一环,主要是针对居住在深山、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扶贫办、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等5部门就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人口搬迁任务,帮助他们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是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一方人”的贫困人口,从根本上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所采取的重要举措。那么,在实施异地扶贫搬迁中,如何保障搬迁人口的生产生活安全,扶贫安置点是否存在风险隐患,是否科学合理?这些都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向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省份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于近期组织开展一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含分散安置住房)选址风险隐患全面排查。那么,要做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科学选址,认真调研。安置点选址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做到生活生产方便,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得到改善,没有安全隐患,工程造价适当。例如,在选址上要看贫困户搬迁到新址后的生产、生活有无着落,后续产业扶贫稳当不稳当;要看地质、地形、地貌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不在地震带上,有无高切坡及滑坡体,新近的填方区上建房基础牢不牢靠,会不会出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要看看挖方、填方、基础处理、引水送电等造价可控不可控。在这基础上还要听取广大当地群众的意见建议,由村民代表进行初步定点,拿出初步意见,乡镇组织专家论证,完善初步方案后上报,由县级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评定并审批。

统筹协调,合理布局。在规划设计时做到四要:一要考虑适合农村口味,设计时要结合农村困难户需求,以满足百姓实际生产、生活需求为主。二要规划布局周到,规划布局时水、电、路、网线、排污,农用车停放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避免农村安置点一建好就出现城市病,控制好各项指标。三要考虑村庄整体规划,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产业布局、新农村建设合起来考虑,统筹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四要考虑安置点产业扶贫规划,搬迁户可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外出务工等方式,至少选择一种适应的脱贫致富路。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关系到2020年是否全面脱贫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必须做到科学规划,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投融资模式和组织方式,完善相关后续扶持政策,努力做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确保搬迁对象尽快脱贫,在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在踩一脚油门,从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