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切不可助长扶贫苍蝇气焰

[ 作者:郑冬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7 录入:19 ]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钏助春和曹发良在担任盈江县旧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套取农村实用技术扶贫培训资金2万元,并全部用于个人生活开支。经盈江县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请盈江县委批准,决定给予钏助春、曹发良开除党籍处分……”近日,云南省纪委通报一批扶贫领域违纪典型问题。去年以来,云南省纪委网站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典型问题50批193起,形成有力震慑。(人民网3月 14 日)

扶贫资金作为惠民的专项资金,意在改善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有蛀虫的滋生,近年来,某些干部看到了利益,盯上了国家用于扶贫、惠民的资金,铤而走险干起了腐败的勾当。然而这样的腐败勾当却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的龌龊行为,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

近几年扶贫领域之所以成为腐败的“重灾区”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扶贫领域项目多、投入大,监督的滞后、缺位、错位导致权力失控;二是因为有的基层干部党性不修、底线不守,心怀侥幸、为所欲为,视党纪国法为“纸老虎”三是因为信息不公开、管理不精细,群众的维权意识弱,为腐败的滋生留下了空间。长久以来,腐败就是长在我们党和国家健康躯体上的毒瘤,是危害社会千里之堤的蚂蚁,是啃噬党和人民利益的蛀虫。所以,要不断完善扶贫资金发放程序,建立健全扶贫公告公示制度,强化群众监督与社会监督,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如何才能让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大对基层干部三观的教育,正所谓:“扶贫先扶志”,让他们在思想上筑牢抵制腐败的堡垒。其次是要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而且要在扶贫资金监管上狠下功夫,加大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要严监督、严巡查、严考核、重实效,筑好防腐墙,让扶贫真正惠民。最后要加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让纪律利剑直击扶贫领域不作为、乱作为、胡作非为等党风乱纪行为,为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点出工作重点、标明放矢之的。让扶贫政策送到贫困户家,把帮扶措施落实到位,精准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没有腐败,才能保障扶贫资金和政策得到利益最大化,才能真正惠于民。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