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中不务正业法纪只有说对不起

[ 作者:刘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5 录入:19 ]

近日,云南省纪委通报一批扶贫领域违纪典型问题。其中,“钏助春和曹发良在担任盈江县旧城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套取农村实用技术扶贫培训资金2万元,并全部用于个人生活开支。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去年以来,云南省纪委网站共通报曝光扶贫领域违纪典型问题50批193起,形成有力震慑。(人民网 3月14日)

要说现在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是谁,答案毫无悬念,当然是广大贫困群众。作为唯一一个向全世界宣布要使全国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伟大政党,从上之下都充满了斗志和信心。脱贫攻坚的决战决战,需要的是每一位干部的辛勤努力,特别是那些处于神经末梢的基层干部们,政策落实的最后一环,所有的努力都看这一步棋是否实打实走出去。

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强调的。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已经向基层延伸,特别是脱贫攻坚领域,这更是重中之重,不容许有任何人打群众“救命钱”的主意。既然是攻坚,自然需要做的就是克难,一是推进脱贫工作本身工作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再就是扶贫领域出现的违纪问题。所以,要先拔,再治,最后才是正,这本身就是攻坚克难的几个阶段,成功走出第一步,后面就能够容易很多。

纪律不是“稻草人”,当前反腐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是始终还是有那么一些人,心存侥幸,触碰纪律底线,挑战法纪权威。从云南省纪委的通报曝光,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基层脱贫攻坚领域存在的违纪问题并不少,尽管形势再严峻,依然有人油盐不进,装聋作哑。得罪纪律者,纪律也只好原原本本还回来,得罪你。套取农村实用技术扶贫培训资金2万元,相较于其他腐败案件来说,涉案金额可能并不大,但是性质却有其恶劣,所以违纪的两人也受到了开除党籍的处分。在上下齐心脱贫攻坚的时候,这些不务正业的人,自然是要让纪律发威,严肃处理。

弯弓射大雕,这样的气势,也是我们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良好态势。惩罚不是目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才是根本。不管是对口帮扶单位、直接联系干部还是“第一书记”,无一例外,都本着一个目标去,让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贫困群众共奔小康。

不求呕心沥血,但求问心无愧。脱贫攻坚工作,每一位干部若都能做到这样,干好本职,让每一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这就是群众最真切的期望。

作者地址:甘肃天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