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就要真的扶起来

[ 作者:刘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5 录入:吴玲香 ]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团看望各位代表,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新浪312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落下,脱贫攻坚工作任重道远。广大农村,基础条件差, 特别是一些很具体的家庭,想要做到从根本上斩断穷根,着实需要下大力气、狠功夫。

开弓没有回头箭,在大张旗鼓向全世界宣布这一重要决定的时候,我相信,至少在国家层面的领导就已经在心里暗暗立下了军令状。层层落实到基层,军令状还需要更细化。在过去的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尽管这还处于摸索阶段,但是似乎每位脱贫攻坚岗位上的干部都早已进入状态,对此项工作有了很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脱贫攻坚工作需要较真的人。不难想象,一个凡事都较真的人是多么恐怖,但是面对脱贫攻坚工作,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追求完美,凡事都要弄个究竟,和自己有不同意见时大胆表达和据理力争……脱贫攻坚,很多项目和资源都向基层倾斜,群众能不能最终成为直接受益者,就依靠着这一群干部们,一五一十地将政策落到实处。除了政策落实较真,还需要针对工作本身较真。每一户都有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以及返贫可能,如何杜绝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工作,就真的需要深入到群众生活中,摸清楚所有情况,根据现有情况作出判断和决定。

不脱贫就不调整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这是已经有了的明确规定,除非一些不可抗拒的原因,这是很有必要的。从根源上去寻找贫困原因和脱贫措施,并非易事,需要了解群众的想法,走进群众内心,共同探索脱贫致富路径。这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耗费时间,但扎实与否也直接关系到后面脱贫的顺利与否。不轻易调整,也是让那些“第一书记”们沉下心来做事,从根本上带领贫困群众脱贫。

干部帮着干,群众蹲着看。这就是典型的越俎代庖,不能够将群众真正扶起来。所谓扶起来,首先是思想,其实是行动,当然最终落脚点还在经济状况。只有从根本上扶起来,才是健康长远的,才能够让贫困群众真正走向小康。

(作者地址:甘肃天水)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