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规范治理的难点问题。当前,城郊及农村还存在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食品销售店、小餐饮店的管理不是很到位的情况,有些“三小”经营者无照经营,有的卫生条件不达标,有的在生产、经营食品中违规添加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添加剂,如城市小巷的榨油坊、散装酒销售店、大碗饭快餐店、学校周边的小卖部、城郊结合部的米粉加工厂及其他食品生产小厂,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甚至有的成为生产销售“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等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这些都会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前些年湖南经视台曝光了怀化城郊杨村乡一个黑作坊使用动物淋巴肉做水饺馅的案例,让人记忆犹新,深恶痛绝。
一些地方对“三小”食品行业整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集中整治期间,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得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也大,市场井然有序,整治效果也好。但一段时间过后,各种乱象又反弹死灰复燃,甚至愈演愈烈。“三小”食品行业的规范管理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大对“三小”食品行业管理和整治打击力度,建立综合治理长效机制。
一是规范审批,把好准入关口。相关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照食品安全许可标准,严格审批,严把市场准入关,从源头上进行有效管控。对申请从事“三小”食品行业的单位、个人,执法人员必须要到现场实地查看指导,不符合相关要求的不予许可。
二是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既要加强对“三小”食品行业的日常监管,更要注重专项清理整顿。要建立健全“三小”行业的监督档案,落实复查措施,对已审批的单位个人的卫生条件、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不定期进行复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三是严格执法,从重从严处罚。对部分性质恶劣的“三小”经营者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罚,该顶格经济处罚的要顶格处罚,该吊销经营证照的要依法吊销,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通过严格执法,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达到警示作用和效果,从而提高“三小”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是深入宣传,营造监督氛围。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在乡镇集市、各农贸市场不定期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媒体曝光反面典型,以儆效尤。
五是强化培训,增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系会员的桥梁作用,通过举办“三小”经营者集中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理念。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