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江苏省沭阳县扎下镇政府以“便民、利民、为民” 为宗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有效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100%、98.2%。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赢得群众点赞。(3月2日 中国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处于国家行政体制最底层的乡镇,虽在业务上直面基层群众、对上要对接各级部门和层层党政机关,但是如何做好“穿针引钱”工作,让老百姓对他们的工作竖起大拇指点赞的确不那么容易。之前,老百姓到乡镇办事,从领资料到签字盖章要从村组到乡镇至县级部门找负责人签字盖章,一级级下来耗时费力,赶路住宿花费也不少,遇到偏远山区,就算是喜事办下来可能也没啥喜气可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建设的意见》,从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乡镇干部培养、政策落实和服务群众方式方法上,明确了乡镇干部的“三个意识”。重点强化了乡镇政府对涉及本区域内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参与权和建议权。笔者认为,这是中央对基层的重视,毕竟只有基层干部自己清楚“家底”,只有在农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扶贫济困等方面给乡镇政府一定的自主权才能激发活力。
基层的事情,老百姓最有话语权。无论什么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公共服务设施,只要是为当地居民服务的,政府就应当拍板;若不能给当地老百姓提供服务、提供便利、取得利益,那只能是劳民伤财而已。“便民利民”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政策到了执行的好与坏也是考量干部手腕的一道难题,在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更是行不通的,只有“草丰马壮”才能建成好队伍。
服务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要解决好干群矛盾,还要联系好上级部门,只有强化乡镇干部学习意识,以“政策解答+温情服务”强化干群交流,从小事出发,建立人民群众的信任纽带,让政务服务笑脸相迎、让群众期盼满意而归,才能切实发挥乡镇政府的存在感、归属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