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村霸"女村主任终审维持20年刑期 判决书近5万字(2月20日新华网)
“农业为根”“无农不稳”。在中国,农村面积占绝大部分,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绝大部分的城市人都是农村走出去的,农村曾经是中国社会的全部,因此,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农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都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的新农村,中国的发展腾飞将是“跛脚将军”。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显然,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已成为“三农”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性工作,如弦上之箭,如刺喉之鲠,刻不容缓。
目前,影响农村和谐稳定因素,除了经济问题、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之外,其他最大的问题要算“村霸”横行,他们或仗势着有钱、有权、有枪、有宗族、有势力,干尽欺男霸女、横行霸道、左右选举、索要贡品、霸占山林、霸占墓穴、强买强卖之邪恶事,很多“村霸”寻找“保护伞”,更有村干部“赤膊上阵”当“村霸”,危害岂止是“一丁半点。”
这些村霸及其保护伞恶贯满盈、罄竹难书,影响农村法治建设落地,干涉了农村民主政治,干扰党在农村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影响农村社会安宁,降低了农民群众的幸福感,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到当前的重大隐患。下重手打击“村霸”、下大力气消灭“村霸”,已成党和国家的一个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重判“村霸”是一个强烈的信号!2016年8月,河北定州市泉邱二村原村主任孟玲芬当“村霸”为害乡里,犯下寻衅滋事、敲诈勒索、故意毁坏财物、职务侵占等七宗罪行,被定州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5.5万元;2016年11月10日,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这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强烈信号,大有深意,让明眼人一眼就看得懂。
一般说来,对于女性,自古以来法律都是“网开一面”,只要不是杀人放火的重罪,一般都不会顶格重处,但是,由于孟玲芬具有“村干部”“保护伞”“村霸”“黑恶势力”等多重角色,并于2012年后的3年间,藐视法律、打砸财物、破坏生产经营、殴打记者、纠集宗族、为非作歹,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将她重判无期徒刑,二审也并未改判,一则说明她罪有应得,二则说明她罪不可赦。
常言道:“教育千次不如打击一个”,从数量上看,孟某芬只是数以万计中的“村霸”中一个,如果对孟某芬等人去开展“以德服人”的说教,而不采取断然行动“除恶务尽”,不仅一个都不能根除,反而会让“村霸们”觉得党和国家软弱无能、群众软弱可欺,或许还将“揭瓦上房”“吃人心、挖人胆”,干出更多恶事。唯有通过打击、重判,才能把盘踞一方农村、严重影响一方平安的“村霸”“保护伞”“黑恶势力”一网打尽,重判1人,必然对其他的农村违法犯罪分子造成极大心理震慑和现实反响。
自古以来,“战斗檄文”都是一封宣言书、一篇战书、一个进攻号角,能够极大鼓舞我方民心士气、瓦解敌人士气的功效。判处河北女“村霸”孟玲芬20年有期徒刑,它的作用不只是严厉打击某个犯罪分子个体,它更像是一篇剑指群魔的战斗檄文,它“大音希声”般地传达党和国家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声音,它展示党和国家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决态度和坚强决心,它足以能够震慑农村里所有的违法犯罪分子,判处孟某芬的司法意义不可小觑。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洪荒之力剑指农村黑恶势力,必将“村匪”“村霸”剿灭干净,必将“村霸”及其“保护伞”扫荡一空,必将打赢对“村霸”的“最后一战”,必将开创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更新局面。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