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民生工程岂可只搞花架子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15 录入:19 ]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跃进”的号召下,全国上下“大炼钢铁”,可谓如火如荼。在一些偏远地方,铁矿都难以找到,就让百姓想办法弄原料。这样一来,很多家庭把劳动工具,甚至煮饭的锅都献给了“钢铁事业”。但是,由于炼钢需要技术,许多地方都因技术不过关,只炼出一堆堆的废铁,反而把相关的工具都毁掉了。这看似荒唐的事情,就真真切切地上演着,直到而今在一些都还在延续。

在一些山区农村,“自来水”和“沼气”两大“民生工程”可谓故事多多。就拿“自来水”工程来说,一些村镇好容易争取到了“项目资金”,但缺少实地调研,也没有深入民众,就凭几个“土专家”的一番“考察”,就“想当然”地开始招标施工。结果,把那点“下拨金费”用完了,工程只搞了“毛坯”,反而把原来的水源破坏了,反给百姓的用水造成了困难。同样,一些偏远山区的“沼气”工程也多如此,“沼气池”在政府千方百计的“工作”下配好,不是因资源不足,就是因技术缺乏而荒废者居多。这样的境况,又与那“大炼钢铁”相差多少呢?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地区和部门,只是简单地把投入多等同于力度大,不注意站在群众角度考虑实用性,让初衷与效果成了“两张皮”。这样的“民生投入”,再大也活脱脱打了“水漂”,还有什么“业绩”可言。这只是一种误发展苦百姓的“形式主义”,钱完全没花在刀刃上。“思想活跃而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就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事情。”当下,有的基层干部确实“思想活跃”,那家家有“沼气”,户户通“泉水”的美好愿望令人憧憬,但没有“怀着务实的目的去进行最现实的任务”,还有多大的价值呢?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老百姓最需要什么,要看得准,认得清,然后再作适销对路的事情,才能惠泽于民,取信于民,反之,则劳民伤财,党和人民的利益都受到损失。因此,在每办一件事之前,不能首先去考虑如何通过最简便的程序去获得最大的“业绩”,而要考虑怎样通过工程的实施给百姓带来切身的好处。唯其如此,国家的“惠民”政策才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有的干部常把“民生”挂在嘴上,但所干事情的目的就是总结时有“业绩”可写。须知,“民生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实对实的过程,不是玩“花架子”,更不是图虚名。要彻底打通惠民政策与百姓利益之间的“中梗阻”,就必须把错误的“政绩观”纠正过来。凡“惠民工程”,一定要要看最后的“结果”。如果百姓没受益,“投入”再多,“政绩”再大,也只是“花架子”而已,就像当年的“大炼钢铁”一样,徒劳无功罢了!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