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精准扶贫也需群众自强感恩

[ 作者:姜雪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8 录入:18 ]

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已做好今年脱贫规划,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显著变化。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受到了脱贫户们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

然而,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少数贫困户不自强、不感恩现象。一些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里老父母在家生活困难,不管不问,把脱贫责任交给政府。有些贫困户把低保当工资领,少了还不高兴,甚至把帮扶资金用做麻将筹码,有点不如意就去找政府“碰瓷”要赔偿。针对此类个别现象,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也需要重视老百姓脱贫感恩意识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贫困户自强感恩教育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做好自强感恩教育的宣传工作。各级政府组织成功脱贫人口中对脱贫政策报以感恩心态的代表到各自区县的乡镇进行脱贫感恩事迹报告,并将脱贫成果及个人感受做成展板或宣传海报,在各乡镇进行广泛宣传,且注重宣传语言真实、质朴、接地气,甚至可以原封不动地引用脱贫代表口头语,让群众信服这不是一场作秀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恩。

二是加强中华传统仁孝文化的教育。了解常年在外务工,不管不问家里老父母生活的群众的子女所在学校,把这些学校作为仁孝文化的教育的重点,以“孝敬”为“启动点”、“突破口”,让孩子先从孝敬父母开始,学会助人、做人、做事,培养“尊老、敬老、助老”理念,让孩子给他们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生动的仁孝文化诠释,让这些务工人员感同身受接受仁孝文化的洗礼。

三是破解以贫为荣群众的思想痼疾。各乡镇政府要掌握与该类群众较为亲近的家属,动员他们去营造一种以劳动为荣、以脱贫为荣、以懒惰为耻、以守贫为耻的家庭气氛,让该类群众对这种气氛耳濡目染,转变好吃懒做、以贫为荣的思想痼疾。

精准扶贫不仅要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存条件,让他们经济上翻身,精神上也要翻身。只有当“口袋”与“脑袋”同时富起来时才是真正脱贫的时候,说到底提升群众的思想境界才是脱贫的关键。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