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新农村社区建设岂能一厢情愿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01 录入:王惠敏 ]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烂尾" 专家:涉违规占地(新华网>2017-01-24 )

据新华网报道,2012年末,河南省规划新型农村社区上万个,建成及在建的共3250个;去年年末,新华社又公布了一串数字:至今河南省有1366个新型农村社区停建,直接损失600多亿元。可以看出,这项工程开头的确很热闹。

有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河南省要建的新型农村社区不是一般的社区,是人口规模在万人以上的社区,每个社区占地几百亩、上千亩,规划容纳附近几个村的群众,这样算下来,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搞发展,想法的确不错。然而,事情并不是“凭想象”就可以搞定的,问题还很可能出在这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省的启动资金只有10亿元,其他靠各地筹集资金以及建筑商投资。众所周知,该省不是经济强省,很多市县财政只能保运转保吃饭,根本拿不出多少资金来搞建设,建筑商的资金更有限,在银行不放贷款的情况下,各种工程很容易就成为“烂尾工程”,新农村社区建设工程概莫能外。

其实,如果省财政有钱也容易推进,如果中央财政愿意拿出数万亿建设资金来兜底,力推这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没有问题的,不会出现“烂尾工程”一说。但问题是,该省就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钱拿来投入,而且中央财政也没有向河南兜底这事,“烂尾工程”尽在不言中。由此可见,全省建新型农村小区缺乏经济基础是不争的事实。

再说了,建好新型小区的目的,是交付当地村民居住,才能将村民的土地腾挪出来,这个做法叫做“腾龙换鸟”。而该省绝大多数群众住的是小洋房或小青瓦房,有小院,有养殖圈舍,有停车位,生活有滋有味。“农民只吃得起补药”,如果要请他们拆旧房住新房,最好是免费,否则工作很难做通。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而原先政府承诺让群众拆旧房免费住新房,后来因资金紧张,让群众1000元一平方米购买,让群众很失望!“银子钱,硬头货”,很多群众根本拿不出来那么多钱买房、购置家具、搞装修,买不起就搬不成,新小区即使是建成了,农民群众也只能望梅止渴,对于这样的新小区,农村群众拿什么去支持?可见,该省建新型农村社区更缺乏群众基础。

该省各级政府从宣传造势、给官员们“发帽子”等方面着手,大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但是作为住房主体的农民群众并不支持、不买账,修建农村新型小区,犹如“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政府一厢情愿,更如一场“单相思”,显然不能让群众动心。

群众不支持且不说,而且新农村社区建设中还暴露出诸多的问题,比如本来是给当地人修的房子,少数却卖给外地人;建设小区违规侵占基本农田用地,并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工程“烂尾”,农民工工资找谁要,老板损失找谁付?农民大量土地荒芜谁买单;损失的数百亿元资金谁买单?谁来接手盘活烂尾工程等等深层次问题,还将继续困扰当地政府。

在建设工程启动之前,当地有很多领导干部和专家是持反对意见的,据理力争,但是没有人听得进去。如果当初多听听群众意见,科学规划,放缓进度,稳步实施,或许情况更好,问题不会有这么多,这也是该项“烂尾工程”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言蔽之,起了好心,却办砸了事,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决策不民主、未经充分论证便盲目拍板、盲目铺摊子、没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导致政府决策“一厢情愿”,与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相距甚远,犹如一场新的“大跃进”运动,留下了一些不该有的“烂摊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