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于农村相比,城市更能体现现代化和当地文明。城市化是每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城市化的进程,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不重视城市发展。
然而,规律到了国内便出现了水土不服,既然城市百般好,为毛农民不想去?如果搞不清楚这个问题,那么政策便没有下脚的地方,只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打哪算哪,浪费人力财力物力但效果不大。
在农地圈团队看来,有三个原因导致农民不想、不敢、不能进城。
一、农民想不想进城?
想不想,是从意愿角度来考虑。
如果从概率上而言,说农民不想进城,那基本就是睁眼说瞎话。农民含辛茹苦也要供孩子上大学指望子女有天能跳出农民进城“做办公室”,农民抛家舍业留下妻儿老母去城市打工挣钱养家,已经足以说明农民从心里是想进城的,因为城市挣钱更容易,教育、医疗、环境更好。
二、农民敢不敢进城?
敢不敢,是从胆量角度来衡量。
目前来看,广大农民真心不敢进城。农地圈认为原因有三:
1、高房价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农民买不起而不能进城定居。
俗话说,有恒产这有恒心,农民或许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城市的主人,虽然这个城市是他们一砖一瓦垒起来的。动辄上万元的房价,已经把农民排挤出购房者之列。除了儿子结婚需要,农民或许从来都不会动一点儿哪怕进城买房的想法。
虽然部分城市推出了农民工买房优惠政策,貌似优惠个一平米200,但这政策明确缺乏诚意。
2、农民工子女教育受歧视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宁可苦自己也绝不能苦孩子的思维占据每个国人的头脑。城市恰恰没有对农民工子女教育考虑在内,甚至认为增加了城市的负担,是城市的包袱。(大老爷们是典型的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意履行义务的楷模)。公办教育财政包干,师资力量强但名额少,农民子女上学需要社保等五证,直接把99.999%的农民工挡在门外。
3、农民工就业不稳定
城市只想要年富力强的青壮年,很多不签劳动合同,都是随项目招工。农民工工作不稳定,社保保障不足,欠薪现象普遍存在(欠农民工的钱真是缺德到家了)。无法稳定就业使得即使有能力在城里安家的农民工也不敢退掉农村的宅基地和耕地。前怕狼后怕虎,进退两难。
三、农民能不能进城?
事与愿违的是,虽然中央放开了中小城镇的户籍制度,农民可以很容易的进城落户了。但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尚未完成,农民担心户口迁出后自己正在农村的权利被剥夺(维权之难你懂的),即使进城除了以上说的三点,又由于中小城镇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收入,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大。
结果就是,农村想进的城进不去,农民不想进的城被赶着进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地圈(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