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干部借身份证捞钱岂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

[ 作者:风之叶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4 录入:16 ]

“村干部有时借俺们的身份证用,用一次十块钱。”村民无意中说出的这句话,引起了检察官的重视,继而查办一个贪污农业保险理赔款200余万元、涉案13人的窝案。(环球网)

农村基层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群体,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要作用是上级领导无法替代的。“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一个村群众生活得好不好,各项事业发展得快不快,与我们村干部的素质高低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村干部的责任大、担子重,村干部是群众推选出来为群众办实事的,是群众的主心骨。村干部要始终坚守初心,认真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才能带领群众共同奔小康。

村干部是群众的父母官,无论是发生家长里短还是红白喜事,群众有事就找村干部,村干部深受群众爱戴和信任。甚至放心将身份证这类重要证件借给村干部,部分村干部却动了歪心思,面对诱惑,部分村干部没有守住自己的底线,利用群众的善良和信任,将群众的利益抛之脑后,将贪腐的黑手伸向了群众,为自己谋取利益,彻彻底底损毁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事情败露了,群众失望了,却以自己法律意识淡薄搪塞和糊弄群众。这不仅仅是村干部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更是基层干部想腐败敢腐败能腐败的思想没有根除的缘故。作为干部,是知法的、懂法的、明法的。利用国家惠民政策和群众浅薄的维权意识捞好处是违背初心的,辜负了群众的期望。还用“自己法律意识淡薄”来为自己的腐败说情,话语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农村干部“一人多职”的现象很多,干部手中的权力相对集中,政府监管易流于形式,监管显得作为不够、力度不强。部分村干部思想上懒散,没有把干部纪律挺在前面,没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心上。面对诱惑就起了贪污腐败的思想,滋生了想腐败、敢腐败、能腐败的心理。利用村干部身份,获取群众信任,侵害群众利益,着实让群众心寒。

加强基层监督,提升基层干部思想建设是村干部队伍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在偏远山区农村,村干部的监督在政府监督的盲区内,所以部分村干部敢监守自盗。相关上级部门应加大基层干部廉政务实监督,确保惠农政策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管制度,使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真真正正让人民群众享受国家政策带来的实惠。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专人到农村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进一步深化村务公开,让农民熟知惠农政策,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脱贫方式。同时加强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严惩贪腐村干部,强化村干部的廉政意识,净化基层干部的心灵,夯实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不能腐败的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马尔康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