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虚报冒领”倒逼“监管前移”

[ 作者:高老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4 录入:7 ]

今年4月至8月,湖北省纪委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全省共查出不符合政策规定“虚报冒领”人数317406人,涉及党员干部59209人……(11月2日人民网)

近年来,为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中央和地方都相继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给予了大量的惠农资金。令人遗憾的是,部分地区的村民并没有享受到惠农“红利”。一些基层干部借机“雁过拔毛”谋取私利;有的虚报退耕还林面积;有的“无中生有””虚报冒领惠农补助,部分地方甚至炮制了“两本账”以应对监督检查,将惠农补贴当成“唐僧肉”。此次湖北省要运用大数据把群众身边的虚报冒领的“贪吃蛇”揪出来,使惠民政策真正惠及于民,让群众拍手称快。

“虚报冒领”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主管部门失职失责的外因,也有在落实中“打了折扣”悬在“最后一公里”问题。湖北省查出不符合政策规定“虚报冒领”人数317406人,涉及党员干部59209人,补助资金发放乱象直戳监管之殇。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从以上通报的案件看,这些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扶贫领域典型问题,直接侵害群众切身利益,严重损害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甚而影响了基层政治生态。对于那些存在冒领、骗取、截留、套取惠农资金行为的基层干部,绝对不能忽视。在全面深改与依法治国的东风下,当“零容忍”。这些“贪吃蛇”不打,基层百姓生活难安,国家的好政策好福利,难以直达。

要想让惠农资金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得给惠农资金上一把“安全锁”,无疑“监管前移”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从问题的根本前端入手,抓住制度建设的“牛鼻子”,建立健全惠农资金的管理制度,专项审计与内部监督就不能闲着,住建、民政、财政、纪检等职能部门,应明察暗访相结合、检查抽查相协调,严密构筑惠农资金的“安全阀”。

让干部权力暴露在阳光下,直接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让相关政策家喻户晓,确保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公正透明,从村务公开、乃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深层症结入手,完善制度、修缮程序、严密监管,确保每一分危改资金都能用到该用的地方。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群众利益不容侵占,对“虚报冒领”惠农乱象治理,应关口前移,形成监管合力,露头就打,敢于“亮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幸福路135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