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教育挡了谁的发财道?

[ 作者:孙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4 录入:7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说这话的是黑龙江哈尔滨市双城区建功村村民。村民向媒体投诉称,自家对面几十米外的浩宁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和居民区仅一街之隔,生产混凝土产生的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和厂子一墙之隔的有上千人的小学也被“逼走”了,村民曾多次向环保部门投诉无果。(11月2日   央广网)

发展教育事业,是一地之根基。任何行业的兴进,都离不开人群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只有整体认知水平上去了,一地的社会经济才有长足的发展。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在一些发展经济唯上的带动下,很多东西却偏偏落下了,甚至为这些短浅的发展利益让步。诸不知,这种情况是竭泽而渔,扰乱了正常的社会规律,想发展,何其困难?

混凝土制造有限公司和居民区仅一街之隔,生产混凝土产生的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和厂子一墙之隔的有上千人的小学也被“逼走”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印象中的混凝土搅拌的地方,都位于城市的边缘,大都是租借地临时占用,规矩的或许还能遵循一些法律规章,不规矩或许只有来些强硬手段罢了。尤其是那些纵横跑路在各个工地上的混凝土装卸车,无证无牌的样子肆虐在眼前,混凝土厂的经营者如果没有些本事,还真保不齐被绳之以法。但从这个混凝土厂能够将一座“千人小学”都能逼走的架势,规规矩矩地照章经营已是笑谈。

记者致电属地环保局,更是遇到了“踢皮球”现象,办公室推审批股,审批股推股长,股长说请新闻发言人解答,结果却是该局办公室回答不知道谁是新闻发言人,需要向局长咨询请示。联系上局长,局长表示已责成监察大队长处理,然而,此后却是以电话无人接听的形式将采访终止。这种现象恰恰验证了一个问题,这个混凝土厂猫腻不少,问题不小,掌握这个混凝土厂的人在当地的能力也不小,厉害到了相关部门都在推诿扯皮。

居民区和学校的建设在先,混凝土公司的建设在后,污染却逼得学校搬迁,逼得搬不走的居民一张口呼吸就要吃灰,这种咄咄逼人态势,居然没有相关单位去制止,岂非怪事?对于混凝土生产各地区都有明确标准,尤其是在选址建设上,大都是远离市区和人群居住地,选址时明知有问题,却还能过关,城建规划部门需要做出解释;“风一吹,全是灰,”环保部门置人民群众的人身生命安全于不顾,却面对违法侵害主体不能做出合理解释,这样的执法部门怎能不奇葩?不知类似事例有多少?但仅凭着这样的态度去执法,效果肯定好不了?将群众利益同个别人的经济利益本末倒置,折射了当地执法部门的职能缺失,面对违法不敢管,说明缺乏主体责任担当,一个不敢同违法行为碰硬较真的执法,如果不清理,还强调什么战斗力?指望着他保护地方发展利益,岂非笑谈?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阳光大街29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