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四川资阳五保户申领补助被迫请村官吃饭事件,纪委处分了多名乡村干部。然而,村民办事请村干部吃饭或者送红包,是很多地区不成文的潜规则。(2016年10月27日腾讯网)
村官与村霸,仅一字之差,村官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最基层的贯彻者和实施者,而村霸则是无视法纪、恃强凌弱、欺压群众的人。本该为群众服务的村官蜕变成为欺压群众的村霸,凸显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任重道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村官把党纪国法抛到一边,损害群众利益,拉帮结派、称霸一方,做出与干部身份不相符的事情,不仅直接伤害村民的感情, 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成为阻滞农村经济发展、破坏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村官成村霸,危害不可小觑,他们或滥用权力、损害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侵吞集体资金;或在村务上搞家长制作风,不听取其他村委会成员的意见,一人说了算;或阳奉阴违,不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不搞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把党支部和村委会当成摆设;或贿赂上级,形成“上下联动”的利益共同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村官之所以能成为村霸,是由于一些地方对基层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造成一些村级党员干部素质低下,信仰缺失,把当村官当成捞“油水”的肥缺;是由于一些地方家族观念浓厚,宗派思想盛行,一些村干部倚仗于宗族势力而置法律于不顾,横行乡里,通过打压其他族群,变得一族独大,使权力失去真正意义的监管而为所欲为。是由于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不愿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为了图省事将能镇住村民的恶人、村霸当成能人来使用。
村霸现象不可等闲视之,如果不解决此问题,将影响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消除村霸现象,乡镇一级和相关部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干部人选,切实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要加强对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宣传教育,让法律的阳光照进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使“村霸”失去生存的土壤与空间。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高灯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