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科级干部“日进斗金”自编牢笼警醒了啥?

[ 作者:何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7 录入:7 ]

生意场“日进斗金”,意指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当“官场”与“日进斗金”出现交集时不禁让人浮想翩翩,然而事实更让人“触目惊心”。张文,区区一个科级干部,12年的“一把手”生涯,成为广安建区设市以来涉案金额最大、涉案人员最多,平均日进1.5万余元,可谓“日进斗金”,一头栽入自编的牢笼,成为阶下囚,张文的贪腐程度让人触目惊心,其贪腐行为更是胆大妄为。

一名科级干部贪腐到如此程度,不仅是人性的贪婪、信仰沦丧,更有制度的缺失、监督的不力,但不论是何原因,都显示出“失控”权利的危害。“小官们”处于基层“神经末梢”却有“巨腐的肠胃”,没有严格的自律与监管,怎能不成为基层的“恶性肿瘤”呢?

“生恶瘤”是理想信念缺失。张文不管是在地税还是在财政都是手握实权的“一把手”,看到“自己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及老板的一顿饭钱”,心理失衡,内心悄然发生改变,没能守住信念,被人性的“贪婪”所覆。从收受“小恩小惠”到放纵自己“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滑向深渊。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摆正心态,避免思想的滑坡,因为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要时刻在内心自警、自省,“心里”能够抵制“物欲横流”的诱惑,在行动中做到“管好手、手莫伸”,抵得住金钱的诱惑,始终拧紧思想的“阀门”,将满腔的热情化为为民服务的动力。

“恶瘤生”是监督制度的缺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力度之大,却没有触动张文的敬畏之心,他抱着“交易隐蔽”“以前伸手多次也没事”的侥幸心理,大搞权钱交易,最终梦断发财路,等待他的必是法律的严惩。然而,在长达12年的时间内,没有被发现,是隐蔽得好?还是监管不力?这需要认真的反思了。因为执纪不严、监督不力才让“小官们”觉得面前法律法规如同“稻草人”、监督管理形同“纸老虎”,才让手中的权力成了脱缰的野马。因此,加强权力监管,推行权力清单,公开办事流程,发挥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作用,将制度的笼子织严、织牢、织密,让监督无处不在,让党员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讲得好,要想当官,就不要去发财,要想发财,就不要来当官,鱼与熊掌不能兼得。面对如此“直白”的教导,却还有些“官员”听不明白,在贪腐的道路上“前赴后继”。科级干部“日进斗金”无异于自编牢笼,深刻地警示我们,从思想源头上强化教育,从制度落实强化监管,是防腐“去瘤”的有效途径,千万不可“退箍”。(文/何咏文)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安全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