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读者朋友发给的文章,请勿对号入座。
1990年,他中师毕业后,分配到距县城40公里的乡镇九年制学校。校长是一位刚上任的30多岁的男老师。老婆是民办教师,孩子才三四岁。校长对人很热情,见了任何人很远就亲切的叫起来,手伸得早早地,想与来者握手,一副非常友好的样子。
一开会才知道校长的水平如何,会上,吐字不清,语言没有逻辑,特别是写的字,太丑,跟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差不多。可是,全乡公办老师只有几个人,而且都是刚才校门出来的毛头小子,校长是早几年民办转正的。校长是本地人,住学校,在校后院养了很多鸡,每次进城,他都得逮几只鸡进城,按他的收入,不会去卖鸡吧。大家猜测道。校长喂鸡很精心,玉米、野草总是搅拌着喂,不允许有人靠近他的鸡。后来老师们发现,他每次进城逮的鸡,都送人了。据说,当地出了个官,这个官是县长的秘书。
两年后,校长升了,到区教办当主任了。在全区的教师大会上,全区教师还是见识了他的水平。做在主席台上,腿都在不停地抖动,这是从主席台幕布缝隙里看到的。在台上念文件时,也通常打结巴,一句文件都不能正确断句。讲话总是上句不能接下句,全区教师议论纷纷,知道他的背景后也无话可说。就这样,他当了几年教办主任,调进了县直小学当了副校长。
当了副校长,一般情况是,隔几年校长升了,副校长就升上去了。可是,没两年,听说,他从副校长位置上下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降为教导主任,又是两年,他又从教导主任位置下来,当学校的安保科长,这个安保科长到是当了几年,在三年前,教育局重新任命了安保科长,他再次落了下来,现在给学生每天煮鸡蛋。据说,他那位给县长当秘书的乡党,很多年前就调市里去了。
“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靠巴结人上去的人,还是得有点嘴皮子功夫,要么喝酒厉害,要么嘴皮子会说,像这样,既不会说也不会写的丑篓子,还是别走这条路的好。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和平教育观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