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四川省凉山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栏目迎来首播。据节目披露,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9月28日 新华网)
深处贫困地区的人们,朴实无比中透着那种对生活的无助,过着逆来顺受的日子。正是这种无争的态度,助推了一些社会是非象。存在于村中的基层组织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甚至还在助涨一些逆推式的压榨。譬如这种贫困村的按灯收费,难道村干部也会无知到没有电表计费的说法?这种高昂的电价,他们是否都能承受?还是早就同电工们狼狈为奸?
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四川省凉山州纪委主办的《阳光问廉》选取的问题很有代表性,用到“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这句话实在让人感到无语,到底是几年,贫困村民家中总不会就有一个灯吧,这种电费拿到城市中,同样也是高昂的。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该村只有一个总电表,一些村民偷电严重,回答看似无懈可击,甚至让愚昧的人感到按灯收费也是一种合理,但是这种逻辑主导下,受伤的仍是百姓。
一些村民不堪这“天价电”,自己断了自家的电线。代表金阳县政府接受问廉的副县长贾巴史伟坦言,“不合理,乱收费”。这种作法倒逼着村民选择了自动断电,也意味着同光明绝缘。一个人,长期处于黑暗中,贫困或许就是这个状态,政府没有给予脱困的希望,扶贫怎么扶?其实,对于这种偷电行为,很好办,无非就是政府部门协调电力部门去改造线路,为各家各户分装电表而已,而且这本就是电力部门的职责所在,况且上级电力部门每年都会下拨大量的改造资金,为啥单单让这个贫困村的群众等了好几年,受了好几年不平等的待遇?提起下基层,百姓都会想起来党政干部深入农村,固然他们呼吁是一方面,但是作为深入千家万户的国电部门,是不是更应该了解基层农村的用电现状,不能因为贫困村用电量低或者偷电严重,就断绝了他们争取光明的权力。
政府副县长代表政府接受了问廉,这不是廉不廉的问题,“按灯用电”收费的问题,暴露了一个地方政府、国企等部门在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出现的短板。解决这种问题,不是一个扶贫优惠政策能够改变的。他需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评价机制,要“把干部作风转变的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于直播问廉的问题,不仅应当立行立改,更应该查找不足,举一反三,不能“雨过地皮湿”,直播一过一切照旧,我们希望看到这次“承诺不放空炮 兑现不打折扣”。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阳光大街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