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扶贫工作严把“责任关”

[ 作者:范文婧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21 录入:7 ]

一个不具备申请扶贫贷款贴息资金条件的公司,通过造假的手段,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捏造与银行借款各3000万元(两年共计6000万元)虚假借款合同,并向广西田林县扶贫开发办公室申报贴息资金,竟然能顺利通过审核,两次共骗取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50万元……(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近日,田林县一公司利用虚假借款合同骗取扶贫贷款、扶贫办副主任被问责的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公司仅是凭借一张捏造的银行借款单据和虚假借款合同就骗得高额扶贫贷款,这其中又折射出怎么样的问题呢?固然,该公司有实行欺骗的成分在,但是田林县开发办主任职责落实不到位,资料审核不仔细、情况调查不深入都是导致扶贫款流失的主要原因。试想,倘若利用虚假借条就可以将高额扶贫资金骗到手,那么扶贫干部的职责又在哪里?

扶贫工作的开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点工作,是我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理应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重视,从事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为一方百姓脱贫致富尽己所能。   

扶贫资金是联系人民群众将来是否进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扶贫的实质就是要帮助困难家庭,使他们摆脱“衣食住行”的困扰,因此,在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上,更要要求“精准”,要把每一分钱用到刀刃上,保证这些扶贫资金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率。对扶贫贷款的仔细审核是确保扶贫资金准确使用的关键前提,但是作为具有审核权利的扶贫办副主任却没有将扶贫款发放视为背脊上的压力,没有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在没有仔细核实相关资料的情况上将本该用于群众发展脱贫的专项资金流入了不法分子的腰包。

广西2名扶贫办副主任被问责不仅说明了国家对精准扶贫的高度重视,更为全国党员干部,特别是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敲响了警钟,只有将扶贫的责任深入心中、以认真负责热态度对待扶贫,我国才能够真正的打好、打响扶贫的攻坚战。

如何才能够真正的做好扶贫工作呢?笔者认为,只有严格要求从事扶贫工作的党员干部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时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工作,时时以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才能够防止个人在扶贫资金的审核中出现工作懈怠的情况;只有将扶贫工作记在脑中、刻在心上才能够避免自己出现对扶贫政策执行不力、不够重视等错误;只有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之中,才能够避免工作中出现审核不细致、调查不深入、复核走过场的情况。唯有工作人员严格把关、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够真正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扶贫工作的胜利。

作者地址:四川省大邑县三岔镇政府街18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