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教师的消失之路

[ 作者:聚土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9 录入:实习编辑 ]

我女儿4岁,前不久问她:“你长大想做什么呢?”她说:“我想当老师,当幼儿园老师。”我告诉她当老师很辛苦,她说我不怕呀。

如果每个孩子的梦想都能实现,那我想这世界上一大半人都是老师。但并不代表农村就会不缺老师,如果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不变,那农村教师资源依旧紧缺。

乡村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建设的最大短板,师资紧缺才是凸显的主要问题。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我们也看到了地方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所实施的各种举措:提高工资待遇、给予各种荣誉、政策尽量倾斜等等,但这样的“倾斜”并不能解决农村教师紧缺的问题。提高工资待遇,提多少才能满足?政策尽量倾斜,应该“倾斜”到哪种程度?给的太多,不现实;给的太少,然并卵。

今年五月,中青报社调中心对2000位均来自农村的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6%的受访者反映周边或家乡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紧缺,59.7%的受访者表示乡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68.1%的受访者建议强化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可以说,待遇低成为乡村教师离开的最大原因。

现实的状况是,乡村教师走了一批又会来一批,虽然很紧缺,毕竟农村孩子的教育还没断。然而决定“消失”之路的并非现实的抉择,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

先来说说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就需要继续开展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需要不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城镇不断的扩大,农村不断缩小;道路不断延伸,观念不断融合;经济不断提升,生活不断富有。那些隐藏起来的偏远村小在没有生源和教师的情况下撤点并校,集中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或许,那时候的村小已经堪比城小了。

再来讲讲农村经济发展。今年4月,习大大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经济发展要想迈上大台阶,农业就是一块短板。G20峰会刚刚结束,但接下来中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挑战却更大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打破传统耕种模式发展现代化农业,鼓励土地流转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这期间,一部分农民带着孩子进城发展第二、三产业了;一部分农民继续留守融合一、三产业了;还有一部分农民在门口打工务农分股份富起来了。无论哪种情况,孩子的教育基本和农村小学告别了。

这算是一个比较美好的愿景。

城市和农村差距渐无,学生不担心在哪里上学,老师不担心在哪处教书。

忽然觉得,只要做好农业服务,农村教育的困境便能逐渐化解。

教师节即将来临,向所有老师致敬。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聚土网 2016-09-08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