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让慈善当好扶贫的“搬运工”

[ 作者:刘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7 录入:16 ]

今天是“中华慈善日”,认识到慈善事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切实以慈善助推精准扶贫,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今年是脱贫攻坚的第一年,也是关键的一年,成功的第一步如何迈出,需要结合各方面的力量。(9月5日  新华网)

慈善和扶贫有了结合,这将碰撞怎样的火花。慈善事业,本身就是扶贫济困,调节社会贫富差距,让经济上更宽裕的人去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生活上有困难的群众。“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在203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脱贫攻坚战就此拉开序幕,全国上下党政机关齐心抓发展,共同寻找脱贫出路。在党员领导干部为之努力的同时,社会各界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众人拾柴火焰高,脱贫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我们每个社会人都有责任和义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深圳经济实现了腾飞,生活其中的人民自然也就成了直接受益者。地理位置较差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发展速度较慢吗,贫困人口自然也就更多,想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自然也就更有难度。这个时候,慈善机构就应该发挥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整合,起到中间调度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力。

以慈善助推扶贫,还需增加透明度,每一笔款项的来源和去向,都必须做到一清二楚,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郭美美事件曾带给慈善事业极大的负面影响,一度让公众不再信任以及不愿意支持慈善事业,这表面是阻碍慈善事业的推进,本质上是伤害群众的心。将慈善和扶贫结合起来,给慈善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纯地公开还不够,应该资助哪些人,如何实现真的帮贫济困、用钱用到刀刃上,还需要一些更细化的东西,真正把自己摆在社会的监督之下,当好搬运工,当好使者,起好桥梁纽带作用。

以慈善助推扶贫,还需加大宣传力度。慈善事业,是一项爱心事业,建立在个人和组织自主意愿的基础上。脱贫攻坚,是当前各项工作的核心所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它来开展。慈善对于扶贫的意义,还需要更多的人来理解支持,我们在献出爱心的同时也是在为国家发展出力。增强个人的国家荣誉感,把全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扶持,共同进退。

在精准扶贫中,慈善组织特点鲜明,既有公益性、民主性、公平性,也有针对性、准确性、持续性,还有创新性、灵活性、多样性,更具有专业性、敬业性和奉献性。慈善组织与政府相比,具有不受短期政绩困扰、扶贫的可持续性强,瞄定对象精准、针对性强,扶持方法个性化、灵活性强,项目领域集中、资源的配置优化、专业性和技术性较高,贴近草根、了解民情、民主参与性突出,以及志愿性、参与性强、社会信任度较高等比较优势,当能有效弥补过去大水漫灌的粗放式扶贫缺陷。

开放化的扶贫将是更具包容性的,我们不单打独斗,我们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