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小学的合并,农村孩子上学更难了

[ 作者:八卦小农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9-05 录入:实习编辑 ]

原来“村村有小学,户户有学童”在很多乡村渐成记忆,儿时的校舍多已荒废长出了野草。

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荐,更多的孩子有了集中教育的机会,家长送出去的孩子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因为学校离村子远了,家长及孩子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而另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为求学付出的成本更多。

这些贫穷的娃儿们,我已不记得是哪个贫穷的山村了。只记得当时看到这些照片,看到这些孩子们生活在那么贫苦的地方,内心特别震撼特别痛苦。就住在那么破烂的土墼房里,睡在那么肮脏的、已不能称之为床的木板上,家里连一件象样的家具都没有,而身上穿的衣服都那么脏,小女孩们仿佛几个月没洗过一次澡,小男孩们几个月不曾理过一次头发。

农村孩子确实上学难, 特别是幼儿的学前教育, 因为农村人口住得不集中, 学生相对少,路途比较偏远, 所以有的无法进行学期教育。农村孩子从起跑线上就输给了城里孩子, 城里的学校很多老师不喜欢农村孩子,就是因为农村的学生低子差, 不如城里的学生好教,本来就近入学,是一种政策, 当地的地方孩子要在当地读, 而这却成了一些学校收高费的理由了. 往往走后门才能读条件好一些的学校。

农村许多学龄儿童不爱读书,村里没了小学,家长也没了督促子女学习的劲头,许多学龄儿童只知玩耍。好城里人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现在都只知道玩耍,丝毫没读书心,大多数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

读书成本大幅度提高,教师严重老化,不少地方名为“教改”,实为“一切向钱看”,使农村孩子受教育成本大幅提高。一名山区小学教师的解释颇有代表性。他说,现在孩子的教育成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学校向乡镇、县城集中后,村里孩子上学的交通费、食宿费、生活费等明显增加。另一种是隐性的,村里的教育质量明显不如县城或乡镇学校。以山区孩子为例,很多早年“希望工程”援建的村级学校现在有的除了教室外,其他已一无所有,有的运动场也被种上了庄稼,音、体、美学科教师更无从谈起,一名教师教几门学科的现象极为普遍。教师老龄化也令人堪忧。好的山区教师,30岁以下的仅3人平均年龄达58.5岁,“爷爷奶奶”教小学已是“见怪不怪”。

小学的合并,农村孩子上学更难了,只希望国家重视农村教育, 希望农村的孩子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的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八卦小农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