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除“带病提拔”诟病,树换届工作新风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9 录入:7 ]

今明两年是各级党组织集中换届年。换届工作事关“十三五”发展大局,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记者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多数省份已提出要以“零容忍”的政治态度、规范严谨的法定程序,整肃换届纪律,严防“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力求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新风貌。(8月28日 新华网)

曾几何时,“带病提拔”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热了起来。所谓“带病提拔”,指的是干部在提拔前或提拔过程中,存在有违纪违法行为但组织未能发现或查实,得以提拔任职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虽说只是少数,但危害极大。特别是在集中换届之年,更容易出现“带病提名”“带病提拔”的不良现象。所以,在换届工作中,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杜绝一切“带病提拔”行为。

随时把脉,看清“庐山真面”。各级组织对于“下级”的监督管理运行的情况,是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成败的关键。俗话说要“防患于未然”,对于那些貌似“健康”的官员,或许骨子里已经开始病变。这,就需要监管部门随时把脉诊断。特别是一些伪装者,其实已经病得不轻,但还要特意装出一副健康的模样。比如有的干部“高调反腐”,给人以雷厉风行、清正严明的印象。但是,那些“高调”恰恰是其违规违纪的遮羞布。对于这样的“病人”,更要随时把脉,将其“深藏不露”的“病变”找出来。看清其“庐山真面”,以免在换届中还出现“高票”现象。

发现病情,及时“治病救人”。既是“病人”,当务之急肯定不是“提拔”,而是“治病”。通过把脉诊断,一旦发现病情,就要毫不手软,及时处理。我们共产党人的原则向来不是“一棍子打死人”,处理有问题的干部,也采用“治病救人”的原则,将所有的病变解决于萌芽。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的监管部门“吃人口软”,本来发现病灶,但却视而不见,任其蔓延,最后不好收拾。譬如,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存在漠视群众,态度生硬的“毛病”,就要及时做工作,帮助其转变观念,端正态度,不要在背离群众的路上走得很远。要“治病救人”,就得“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应有的“疗效”。

慎重提拔,做到“宁缺毋滥”。党中央提出的“凡提必核”“凡提必审”,就是要在提拔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病变的情况。对那些才发现病情或有病未愈的情况,一旦发现,就应当慎重考虑“提拔”事宜。有的考察提拔就是一味姑息迁就,说什么小错慢慢改,一下子就把那些“病灶”轻描淡写了。这样的干部一旦提拔上来,一般都不会与先前的“病变”作别,反而会变本加厉,让病情“恶化”。这样的干部在近年的各级岗位上为数虽说不多,但千万不可小觑。只有肃清了干部队伍,大家才会生活在温馨、健康的环境中。慎重提拔,做到“宁缺毋滥”,既体现了干部监管的“人性化”,也有助于干部队伍思想意识的提高。

换届之年,万民瞩目。只有那些经过长期磨砺而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才可能成为“提拔”的对象,因为“提拔”是双边的。要想得到提拔,首先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将病变扼杀于萌芽;要提拔到“健康”的干部,就要加强监管,随时把脉,及时治病,做到“宁缺毋滥”。只有这样,“带病提拔”才能遏制,“零容忍”才有厚重的群众基础,才能提拔到真正的“人才”。“管他亲疏内外,用人‘唯才是举’”,但愿在换届工作之中,不再出现“带病提拔”的诟病,树立其换届选举的新风。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