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读懂“干部召回”背后狠抓脱贫攻坚的决心

[ 作者:何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29 录入:7 ]

近日,云南省针对部分驻村扶贫干部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情况,实施驻村干部召回制度。(8月25日    人民网)

当前,扶贫工作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如期脱贫或提前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人——选派干部。选派干部的精气神,直接影响着群众脱贫攻坚的斗志和干劲,也直接影响脱贫的成效。因此,选派的干部要能恪守职责,真正下沉基层一线,真正把扶贫、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真正帮助农村、农民的干部。

然而,有些选派干部,不尽责不尽心,“走读”“挂名”不出力,只想走走转转,聊聊看看,无心发展项目,铲除穷根,只盼服务期满,镀金邀功,或者工作不熟悉、开展工作不得要领,不仅不会干事,反而添扰,作为“上面下来的人”,他们的工作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这次云南省对不干实事的干部动真格,召回1117名“问题干部”,就是向广大干部宣示狠抓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彻底堵死部分干部投机取巧、为官不为的侥幸心理。

企业召回缺陷产品,是对消费者负责,组织召回不合格干部,是对群众负责,更是对党的事业负责。“召回”有问题的,“留下”合格的,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担当,既是推进扶贫工作的有效举措,更是彰显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脱贫攻坚选派干部看似虽“小”,但却事关千家万户,关乎群众的利益。李克强总理曾说“庸政、懒政也是一种腐败”。选派干部不尽责不尽心,“走读”“挂名”不出力,只想走走转转,聊聊看看,无心发展项目,铲除穷根的,只想“镀金”捞政治资本,就是“真正的庸政、懒政”要用制度加强管理,必要时动真格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着力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让想混事不干事的没有“市场”。对乡村工作不熟悉,开展工作不得要领的“另类”的“庸政、懒政”。组织要区别对待,加强学习培训指导,帮助其成长,助其熟悉情况开展工作,让他有想法更有干法,时时提醒工作要主动,责任要落实,任务要厘清,让脱贫攻坚的力量更加强大。

干部召回制度不仅仅是在扶贫工作中适用,在其他工作中也同样适用。它能时时提醒想混事不干事,或者有想法无做法的干部已经没有“市场”了。同时,干部召回制度像一道“紧箍咒”时时提醒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让干部的务实作风归位,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段,干部要敢于作为,勇于作为,务实作为,多些“走访”、少些“走读”,多些干法、少些“想法”,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文/何咏文)

作者单位:泸州市合江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