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蒲县实行封山禁牧多年,而今年的一场专项整治却引发关注。山西蒲县的一些乡镇在这场封山禁牧专项整治与往年不同,要求在10日之内卖羊,引发争议。目前,蒲县已责令相关乡镇党委、纪委对责任人严肃问责,要求“杜绝损害农民利益行为”。(8月17日《人民日报》)
封山禁牧,是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本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群众为何不“买账”?事情还得追溯到两年前,农民被镇政府鼓励走“羊”路发“羊”财,并从贷款、技术、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扶持。这些暖心政策,让农民铁了心似的奔在“羊”关大道上,做着美妙的致富梦。然而,由于村民环保意识差,导致生态恶化,于是领导干部着急了,两年后的今天,镇政府突然以封山禁牧之名发布“限期10日卖羊令”,让农民致富美梦戛然而止。
不得不说,政府的朝令夕改,山西蒲县某些乡镇“限期10日卖羊令”,让民意真的“伤不起”。 很多养殖户两年积累下的几百只羊,要求在短短的十天内卖完,加之现在并非羊儿膘壮价高的秋冬季,怎能不低价抛售呢?“进价1000多元一只的绵羊,在乡镇干部的督促下,被羊贩子以均价不到300元的价格收购用车拉走了”“100多只羊一共才卖了两万多元”,不但让养殖户血本无归、欲哭无泪,更是碾碎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这种简单粗暴的直接限期令村民卖羊,恰恰是一种懒政表现。
任何美好的初衷,不注意落实方法都会产生很大偏差,当初鼓励养羊致富,就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科学的、长期的、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坚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今天更不能为了完成生态保护的任务就不顾及老百姓利益。封山禁牧的目的是保护植被不受破坏,那么政府领导干部是否可以考虑划定禁牧区,对能圈养或者能够到田地放羊的尽量不强卖,若是实在需要卖羊,应保证足够的时间,帮忙联系买家,对因政策亏损较多的给予一定的补偿,而不是一刀切要求“限期强卖”。
当然,事情已经出了,该处理的处理,该检讨的检讨,该补偿的也会得到补偿,也算是及时应对社会舆论的积极态度。值得人们警醒的是懒政也是一种失职。尤其在当前,改革爬坡过坎,任务艰巨,要的就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精神。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再好的政策部署,若梗阻在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毫无意义的一纸空文。庸官懒政,是良法善策的天敌,严重影响了改革效率,降低了党和政府公信力,造成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误解隔阂,轻则妨碍发展,重则误国殃民。在这个意义上,庸官懒政并不比贪污腐败危害小。领导干部面对广大百姓的期待,肩挑一方发展重担,还有什么理由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多为老百姓考虑?还有什么理由不把眼光放长远些,把标准定高些?只有把问题想足,把办法想尽,拿出来的政策才能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
作者地址: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玉兴路68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