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云南省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中国青年报2016年8月16)
目前,我国有5000多万人没有脱贫。距2020年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要确保5000多万人全部如期脱贫,每年要减贫10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90万人,每天要减贫3万人,任务非常艰巨。针对这一情况,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对每一个贫困村都安排一个领导指导、一个部门联系、一个驻村工作组帮扶、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和科技人才;对每一户贫困户都确定一名机关干部定点帮助,实行精准扶贫。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驻村干部机关化现象严重,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到村后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有的驻村干部书本化现象突出,缺乏农村农业相关知识,到村后不知道怎么做;有的驻村干部堕落化现象明显,进村入户后醉生梦死,到村后根本不做事。这样的驻村干部不仅不能有益于脱贫工作,更损害了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对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职责,解决“做什么”。驻村工作后,驻村干部不再是朝九晚五,而应该根据农村的作息时间,利用晚上的农闲时间开展乡村夜话等活动,做好党和政府的政策宣传工作;在白天和农民兄弟同劳动同交流,收集农村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想办法为农民办实事谋利益,协助村里做好组织建设和村务管理等工作。
其次,我们需要明确方法,解决“怎么做”。驻村干部要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书本中农村农业的专业知识,更要向基层干部学习,向身边的农民群众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村两委集中值班日,协助村两委做好政策宣传、意见收集、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平时,积极走村串户,广泛了解村民的实际困难,掌握实际情况,建立台账,并想方设法协调村两委、镇(乡)党委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严格考核,解决“不干事”的问题。将扶贫工作实绩作为职务升降、职称评聘、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坚决斗硬。采用村民考驻村干部的方式,填写村民民主测评表,作为考核驻村干部的重要内容,同时从村民代表、镇(乡)干部职工和镇(乡)领导三个层面加强对驻村干部的考核,在新农村建设、村级组织建设、村务管理、扶贫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上进行捆绑式考核,以提高驻村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