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支部书记镀真金确有必要

[ 作者:杜才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实习编辑 ]

 位于西辛庄村的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由濮阳市、县两级财政投资,于今年3月建成使用,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上课培训。来自郑州市的学员在河南濮阳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参观全国优秀村支部书记事迹展(新华网>2016年08月17日>来源:新华社)

当时间从计划经济时代,转向市场经济时代,农村支部的职能职责外延还是“管全面”,但内涵更多的是服务于民。

村支部书记,是村级自治组织的核心领导人员,是离乡不离土的“工作队长”,更是村民发展经济、加强法治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的“领头雁”,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支部书记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他们每年接受党组织脱产培训时间大多不超过一个月。在工作中,农村支部书记服务群众的能力缺陷、发展经济的专业缺陷、紧跟时代步伐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劣势,明显成为困扰农村支部书记的短板,很多村支书甚至是“为官一任,江山不改,面貌依旧”,基层党员和群众不满意,也是不少支部书记丢选票的重要原因。

时代对农村支书的要求是“又红又专”,人民群众对村支书的要求是能力强、素质高、服务好,这与当前的现状形成了一对矛盾。基于此,由河南省濮阳市财政投资,在西辛庄村建设了全国首家“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于今年3月建成使用,占地10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人上课培训,目前已培训了河南、山东等地的村支书学员2365名,从“根上”解决了村干部能力不足、执行政策不力的问题。

农村支部书记学院,不是孤立的象牙塔,而是接地气的“体验馆”。该学院压缩理论教学内容,更多运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方法,打造了70多个实践教学点,不设专职教师,坚持开门办学,有针对性地聘请了熟悉农村情况的105名兼职教师,“变‘高大上’的满堂灌为‘小实活’的交流研讨,“支书教支书,同行带同行”,优秀支部书记现身说法培养基层“土干部”。

专门学院的设立,填补了农村党支部书记没地方学习、缺乏沟通的空白。“镀金”期间,支书们学到了理论知识,参与到学习交流中,领悟了党员干部的“吃亏精神”,学会高明的支部工作法、农村工作方法,在失败教训中受到启发,更补上党员干部教育的最后一公里短板,大大提高了农村“领头雁”素质和能力,夯实了党组织的坚实基础,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充电蓄能”、卯足了后劲。到专门学院“镀真金”“取真经”,或是未来农村支部书记、农村工作干部成长的主流趋势。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