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针对有的驻村帮扶干部搞“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有的驻村干部“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的问题,今年4月,正式实施了《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召回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截至目前已有1117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被召回。(《中国青年报》8月16日)
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是脱贫攻坚战役的主力军,承担着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的“联络员”、村情民意的“调研员”、扶贫措施的“引导员”三大角色,在连接部门、乡镇、农户之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驻村工作队员的选派条件中也要求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作风纪律严的优秀人员。1117名驻村工作队长被“召回”,可见其开展工作不严实,把驻村工作仅当做政治任务,而不是真心实意想要走进基层,实施帮扶。而这类事件绝非典型,隐射的是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脱贫攻坚是场长久战,非一朝一夕发力就能“打赢”,而是需要帮扶人能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上,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最大责任。因此,要切实转变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以往的应付了事的情绪,通过专题授课、警示教育、反思自学等形式,让工作队员们在基层能沉得下去。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提高为贫困群众服务的能力。同时,也要引入严格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考核机制,并随机开展抽查,充分发挥实绩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从制度层面约束工作队员的行为,并将考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正如习主席所言,“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驻村扶贫队员只有植根人民,才能服务于民,为困难群众“脱贫摘帽”。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