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迎检不“过载”,工作更“实在”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3 录入:7 ]

《人民日报》6月11日“今日谈”栏目刊文《别让迎检“过载”》,举出这样的实例:最近一段时间,老碰见检查“扎堆”的现象。前不久,某乡镇一天之内就接受了4项专项检查。该镇工作人员抱怨说,“这么高的检查频率,迎检都快成了主要工作。”作者指出:检查是帮助基层查找缺点、督促补上漏洞的方式。提高检查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才会让大家更有心气、更有活力,把基层工作干得更好。

迎检“过载”一说,似乎是个新词汇,但起现象却早就存在于各基层。这种迎检“扎堆”,频率过高,让下面基层干部疲于迎检而放松了本质工作的情况,表面上看是检查督导到位,真抓实干的表现,但究其表里,不难发现,仍然是形式主义和本位思想作祟之故。各监管部门不顾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只是根据自己部门的要求“我行我素”,大有“外科”只管“锯箭”,而“拔出箭头”是“内科”职责之嫌。

特别是各种“突击迎检”,往往是各部门各自为政,从安全生产、环境卫生、业务情况、治安维稳到诸如纠纷调解、基地建设等,牵涉到的部门多,检查也就会源源不断。今日查安全,明日检稳定,有时候几种检查还弄到一天,真让人应接不暇。难怪之前有报道说某公务员在辞职信中就谈到了一年中迎检的时间和精力花了不少,而真正干实事的时候不多。这样以来,就有违检查的初衷,甚至有违“三严三实”的原则了。

“今日谈”作者认为,可以将各种单项检查整合成综合检查,降低检查频率,提高检查效率。这样“一降一提”,不影响检查质量,也能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职工作。这个建议确实说到了工作的点子上。本来,检查工作也确实能够起到查漏补缺、促进工作进程的作用,但老是那样兴师动众又各行其事的频繁检查,不但不能提高工作效率,在某些特殊的时段还会影响了正常工作,起到了负面作用。“将各种单项检查整合成综合检查”,既可让检查者工作更有节奏,责任心更强;迎检者则可节约更多的时间干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更能把工作落到实处。

要实现工作“检查”的“一升一降”,就需要同级的监管部门信息互通,通力合作,在检查工作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对检查的各项内容进行整合梳理。同时,在下派检查人员时也要从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上综合考虑,选派出适销对路的检查者,才可能提高效率,降低频率。当然,由于这样整合性的检查更具科学性,对同级综合部门的办事能力也是一种科学的考量,那种匆匆进行的应付式的检查肯定就过不了关。

总之,检查的目的不是从形式上完成任务,而是对缺点错误的纠正、对工作进程的促进,不能抱“一检了之”的态度。面对检查,作为各基层受检单位,当然不能把“迎检”作为主要工作来搞突击,而要将上级的要求严格运用到平日的工作中,不管检查与否,工作都一个样,那就不管检查是否“扎推”,都不影响工作效果;作为监管部门,更要考虑基层的感受,不要动辄就“检查”,不整合,无计划,“下来”走一遭就算完成任务。“别让迎检‘过载’”,是目前的各类检查应该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迎检不“过载”,工作才更“实在”。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