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黄自怀:纠错机制补齐容错免责的短板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12 录入:实习编辑 ]

近日,(济南)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党员干部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简称“纠错办法”)。纠错办法提出,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出现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根据《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免予问责的,要按纠错办法予以纠错。至此,济南已正式建立和实施容错免责机制和纠错机制。(6月9日  《济南日报》)

此前,鉴于部分党员干部面对中央反腐的高压态势,以致在工作中不思改革创新,引起庸政懒政的现象,各地都纷纷出台了“容错免责”机制。就山东济南来说,曾于今年3月出台了《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要求以相关事实为依据,以制度规定为准绳,对单位和个人在改革创新、推动发展中,特别是在关系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重点工作中,出现的工作失误或无意过失,给予减轻或免除相关责任。这个机制的出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得到了很好的激发,那些走在发展前沿的开拓者少了精神“羁绊”,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

但是,光有这“容错免责”机制,就难免出现工作虎头蛇尾的短板现象。因为“容错”只是对开拓创新者失误的宽容,已经造成的“错误”毕竟还是“错误”。怎样来把既成的“错误”进行纠正,直至把工作做完善,就是各级部门应该考虑的“后续”问题。而济南新出台的“纠错”机制,正是“容错免责”的配套和进一步完善。作为被“容错免责”的干部,决不能“容、免”了之,而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纠错”上来,如何把错误带来的各方面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然后纠错而行,把工作干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是古人的“容错免责”。有人就把这句古训当作尚方宝剑,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听之任之,熟视无睹。这样的人却忽略了古人的另一句话:“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在社会上,就有人曾评价有的党员干部“知错认错不改错”,“检讨”写了,“认识”也深刻了,就是不把“改正错误”落实到行动上,其结果于事无补,“知错认错”也就存在“作秀”“形式”之嫌。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所记载的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之所以被传为千古美谈,主要取决于故事中廉颇那种为了国家利益而顾全大局、知错就改的精神。其实大家都知道,“知错认错”只是意识上的问题,如果没有落实到“改错”这一环节,就属于“白搭”,因为“知错认错”的最终目标就是“改错”。怎样“纠错”,济南提出的“启动纠错、发出通知、谈话教育、督促整改、完善制度”五步法,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了“容错免责”基础上的“严格要求”。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回忆自己的文学之路时曾说:“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同理,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改革创新中既需要“容错免责”的“宽容”,也需要“严格”的“纠错”机制,才补得齐“短板”,放得开“胆子”,甩的开“膀子”,走得稳“步子”。“容错”体现人性化,“纠错”凸显科学化,只有人性化与科学化的完美结合,我们的工作才完善,我们的事业才辉煌!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