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临近,(湖北襄阳)市纪委陆续向全市党员干部发送短信,提醒党员干部廉洁过节。很多党员干部都收到这样一则短信:欢度端午佳节,勿忘纪律严明;严禁公款吃喝,大操大办不行;津贴不能滥发,严格遵照执行;禁止公款旅游,查究问责无情;公车请勿私用,假日停驶封存;拒收红包礼金,清白为官做人。(6月8日 荆楚网)
节日来临给各级党员干部发送廉政短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所以,有的人一读到这样的信息,就妄下结论:又是形式主义!接着,什么“作秀”,“走过场”等紧跟而来。似乎这世界上除了“作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就没有什么“干货”了。其实,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纪委等党政部门的良苦用心,是有失偏颇的。就像这节日前的“短信提醒”,就算是一种“形式”,那这种“形式”也是不可或缺的,还可以让其成为常态性的“形式”。
不管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是活生生的人;是活生生的人,就有自己的欲望。虽说党员干部肩负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在面临各种诱惑的时候,如果有人及时“提醒”,关键时可以使事情的结局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指出,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可见,适时的提醒对于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
每逢节假日,工作不忙了,心情放松了,“节日病”的滋生就有了“温床”。也许人们要说,如果哪些党员干部犯了“节日病”,按规定处理就是。然而,这是不符合中国共产党“治病救人”原则的。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前。而节假日的“短信提醒”,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而形成的。“公车请勿私用,假日停驶封存”,当你打算动用公车外出旅行的时候,看到这样的短信,势必会在心中增加一分“戒律”,也许就及时“收手”了。这样的“形式”,费力不大,就多份心思,多点警惕罢了,倘能救人于“悬崖”,那就善莫大焉!
这就好比是那花坛中、公园里的警示牌。“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情”,当你的脚即将踏在嫩绿的小草时,看到这样的一句警示,就可能缩回已经伸出的脚。脚下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同样,我们的干部人生也是如此,在即将走向错误的瞬间,心中明朗地出现了纪委的警示,对于本身心中有戒但自控能力不强的党员干部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震慑力的。这种“警示”可以从节假日的范畴拓展开来,形成一种工作常态,定期不定期地更换短信内容,随时发送给党员干部,让“提醒”无处不在。
当然,“短信提醒”也确实只是加强节假日廉政建设的一种“形式”,只能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辅助内容,绝不能一发了之。在发送短信的同时,加强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处理,这样多管齐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不管怎样说,像襄阳市纪委那样,编辑出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廉政短信,给党员干部适时的提醒,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这样的廉政短信的不断更新与发送成为工作的常态,党员干部心中就会潜意识地竖起了一块“警示牌”,随时提醒“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对推动整个党风廉政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