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当官要撑得住“权贵的评论”

[ 作者:孙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7 ]

作为晚节官员,尚晓轩在初到淇县时,为人处事非常公正,工作上的勤勤恳恳,使我赢得了县班子成员的尊重,也使我被地方百姓所认可。可是公事公办的风格也慢慢给我带来了一些非议。甚至被称为不讲情面的“怪老头”。为此,逐渐改变做事风格,从外圆内方再到内外皆污,最终落马入狱。(6月7日     中国青年网)

很多官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官员,大都是有贫苦经历的,农家子弟或者经历过农村的他们,打小就对老百姓有感情,为此也曾立志去改变这些苦难的现状而努力。也曾看不起那些阿谀逢迎,也曾疼恨那些卑劣小人,嫉恶如仇,即便是面子上不表示,内心也是方方正正。个别人也有经不住现实的诱惑,架不住奢侈思想的堕落,这种现象值得研究。

冷眼瞧那些落马官员,无一不是有些权力的人,即便是油水很少的清水衙门的“农机站”之类,都敢从过手的农业补贴上抠出三分钱的红利,更何况那些大笔一挥,就能够给他人带来好处的实权官员。接近一个官员有多难,从私里讲,很难。但也不是无缝可寻。他也有七大姑八大姨,也有很多朋友,这些人构成了一个小世界。开始或许打不进官员本人的圈子,但是可以利用帮带的形式,进入他的亲朋好友的世界,毕竟,这些人不一定是官员,少了些戒备之心,稍微动些心思就能成行。之后的路上,或许一个引荐就能入围,只要入了法眼,办事也就成功了一半。但也有一些另类,诸如尚晓轩之类的人,心里想着是立身中正,处事公道,也曾赢得了很多同事和老百姓的赞扬,但是,却为了一些“商贾权贵们”的非议而折戟官场的人也不再少数。

以上的两种人,本质上都不是坏人或者赃官,恰恰这两种人在官场中还为数不少。这类人在苗头期间就是“问题干部”的一种,并不是从根子上烂掉。这些人完全可以拯救。同样都是讲情面,爱面子,愿意博得一个好名声。如果爱惜的只是个人骨子里的想当然,有权力后的满足感体现也莫过于此,还有一些官员,总认为干正事用的权力好似是理所当然,只有办些“河边走的事又不湿鞋”,才能让另一些权贵们的欣赏和慑服。这样的举动,恰恰就是同党纪国法相违背,最终掉入了欲河之中不可自拔。

当官不是不讲感情,那些干群情,鱼水情都是要讲的,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妄动权力的冲动,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而乱用权力,那不是显示自己多权威,而是同流合污。斩不断欲念,迟早要被贪婪拖下水。没有原则,或者原则性不刚不强,这样的人最危险。既想要百姓又不得罪权贵,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君不闻,鱼与熊掌岂能兼得?智者则良木而栖亦!

作者地址:河北省临西县阳光大街29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