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安康副市长李建民在出差途中突发疾病去世,引发社会关注。很多人关心他的身后事,在他的老家志丹县意外发现了这座豪宅。今天,一篇题为《我们见到了李建民的“豪宅”》的文章刷爆网络。(2016-06-03来源: 北京日报)
“盖棺定论”。古人认为,要准确评价一个人,得在这人去世后,才有个全面的、客观的了解。5月28日,安康副市长李建民突发疾病去世后,不仅是安康,在他曾执政过的志丹、延川、吴起、彬县等地,无数群众自发前买花圈去悼念他,现场成泪海,这就是对“盖棺定论”最好的注解。
李建民用实际行动,树立起新时期廉洁自律的好干部标杆。母亲去世,李建民拒绝了酒老板送来的酒;拿自己的钱去扶贫,家里却住在土坯窑洞“豪宅”里;家里唯一的电器是洗衣机,让人不敢相信着是副市长的家!辉煌地产老总焦晓锋,彬县电视台原国家一级播音员史爱群等人对此放声大哭,正是这位遵守党纪党规的共和国廉官良吏,为他们带来无比的感动和由衷的钦佩。
4年时间把国家贫困县变成陕西“十强县”,是脱贫攻坚的新标杆。李建民以清晰的思路和超前的眼光,仅用4年就带领彬县甩脱“国家贫困县”的帽子,成为陕西“十强县”,为困难地区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持续增收路子,展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更体现脱贫攻坚责任意识,值得其他贫困地区领导们学习借鉴。
把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干部,是群众敬爱的、具有远见卓识的好干部。2006年李建民主抓开元广场和泾河河堤,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把有限资金用于发展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彬县教育异军突起,在陕西省率先化解了“普九”债务,实施了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主政延川县期间,将红枣种植面积从7.8万亩扩大到了21万亩,成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李建民的实绩表明,抓好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
敢于担当、对群众有感情的干部,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好干部。2010年7月23日暴雨突袭彬县,眼看县城就要被毁,晚上10点,李建民站在齐胸深的洪水中,调度挖掘机、铲车,迅速疏通了3条通往泾河的支流,个把小时之后,城区的洪水就全部泄走,县城保住了,是他带领干群,用生命捍卫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家乡志丹县张渠乡,在他的张罗下,这个昔日闭塞的乡里拉上了电线,通上了自来水,老百姓至今念着他的好,最多的评价是“好人啊!”称赞他当官不忘本。
“对不好好干事的干部,只认工作不认人”是务实求效的好干部。对老百姓,李建民总是笑脸相对,但对那些不好好干事儿的干部,“只认工作不认人”;李建民在工作上从来不玩虚的,不讲“套路”,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地方工作中难能可贵,这样的“脾性不好”恰是基层群众最喜爱的干部个性。
“金杯银杯,都不如群众的口杯”,李建民同志工作过的安康、志丹、延川、吴起、彬县等地,环卫工人、有女中学生、还有80多岁的老干部,无数群众自发为李建民书记送行,大家相互诉说着李书记对大家的好。“人间自有公理在”,好干部必然会得到群众的一致公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两学一做”如火如荼进行时,李建民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好干部标杆,值得我们基层全体党员干部对标先进深入学习,做勤政廉政的表率,做为民务实的楷模,做人民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