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是关键。在过去,一些地方为了获得国家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往往戴了“贫困帽”就不愿摘下来,甚至出现既为“贫困县”又是“百强县”的怪现象。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为破解“贫困县不贫”“贫困帽戴了不摘”开出药方。(新华网5月13日讯)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政府都在精心谋划,全力以赴,想方设法摘掉贫困的帽子。各地政府也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通过产业扶持、技术支持、资金帮助等多种措施,切实改变了一批贫困人群的生活面貌,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
但是,在一些地方,为了达到脱贫攻坚的目的,领导干部在制定政策,脱贫帮困的过程中,没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导致老百姓“被脱贫”,生活面貌没有得到改善甚至雪上加霜,更加贫困,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为了真正的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摘掉贫困的帽子,我们在扶贫的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脱贫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实:一是基础工作要实。要精准识别,摸清建档立卡人口家底,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方案;要根据建档立卡的实际情况,分批次把扶持具体方案逐户逐人落实;要针对每户人口制定脱贫的时间表和任务书。二是异地搬迁要实。要强化思想引导、政策推动;注重农民自愿;尽可能就近安置;控制好房屋人均面积、宅基地面积,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教育培训要实。要坚持市区联动、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各负其责;要以一年期培训为主,选准专业、注重技能、务求实效;要按照建档立卡人员、适龄青年、个人意愿三个要素展开培训,分不同专业、时限、层次展开培训,实现全覆盖。四是产业扶持和项目推进要实。要准确把握主导产业,强化项目实施推进,培育扶持能人大户,加强市场对接;产业扶持和项目推进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施策,加强技能培训和指导,确保每户每人都能达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五是社会保障兜底要实。要摸清底子,注重资金政策落实,统筹整合各方力量,制定好年度计划方案。六是结对帮扶要实。结对帮扶要落实到人、到户、到单位、到干部、到企业,发挥各方作用,把慈善帮扶、企业帮扶等落到实处。七是协调争取要实。要加大与银行和信贷部门对接,小额信贷要落实到户;要把资金投向培育市场主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要加大扶贫资金争取力度,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使贫困群众真正的摆脱贫困,而不是“被脱贫”。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